中評社北京11月5日電/11月4日上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針對環保法執行情況展開專題詢問。在國務委員王勇的率領下,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財政部副部長劉昆、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陳政高、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法制辦主任宋大涵、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向陽等10位國務院官員到會應詢,接受提問。
行政區劃有邊界,空氣和水卻無法分割,然而,在現實中,環保責任卻往往分割到了各個部門、各個行政區劃。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王毅就此提問:“今後有關部門將建立哪些長效的機制來更好地解決跨行政區的流域和區域環境問題?”
面對提問,陳吉寧回答:“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常常以區域性、流域性的形式表現出來,而這種空間分布又和行政區劃不一致。所以建立跨行政區的區域、流域的環保機構,實行符合區域和流域生態環境特點規律的防控措施、聯防聯控,對改善環境質量、實現環境公平是至關重要的。”陳吉寧介紹,近年來,我國推動實行了體現區域、流域特點的環境管理模式,並構建完善了聯防聯控協作機制。例如,2008年珠三角地區建立了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對於珠三角地區全區域PM2.5達標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也建立了類似制度。
王明雯委員就土壤污染的話題提出問題:“目前全國土壤污染的總體情況到底如何?土壤污染對我國糧食安全帶來了哪些威脅?”對此,陳吉寧、姜大明、陳政高、張桃林分別從環保、土地、建設、農業等方面作了詳細介紹。根據他們的回答,總體來說,我國絕大部分受污染耕地是可防的、可控的、可治的,嚴重污染不可逆的情況是極少數的,同時,農產品質量與耕地環境質量不是簡單的對應關係。預計到2020年,我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將達到90%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將達到90%以上。據張桃林透露,這兩年農業部會同財政部在湖南長株潭地區開展水稻產區種植結構調整和土壤修復試點,通過以農藝為主的治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問一答之間,傳遞出不少新的信息。國家公園制度是一種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實現雙贏的先進管理模式。“這是一個比較新的制度,我們想了解下一步國家公園體制推進的時間表?”呂薇委員提問。針對這個問題,徐紹史介紹了最新的進度:“目前已經制定了一個國家公園試點總體方案,深改領導小組討論原則通過,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建設已經起步了,第二個將是位於延邊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這個文件部門已經會簽完,正在報批。文件下發之後,貫徹落實還得有一個過程,重點是發展接續產業,特別是發展林下經濟,包括林區、林廠都需要搬遷,國家公園裡的居民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搬遷,以恢復生態。”
現場的回答不僅詳盡、認真,有的部長還主動“自曝不足”。綠色發展是辜勝阻委員最為關心的話題,徐紹史在回答相關問題時介紹,“環保產業發展也存在三方面比較突出的問題。第一,市場不夠規範。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地方保護或明或暗有一些壁壘,環保企業打價格戰帶來了無序競爭。因此,在一些地方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影響了社會資本的進入。第二,政策體制不夠完善,稅收優惠政策特別是污水垃圾收費政策還需要盡快落實,准入門檻高、中小企業融資難等問題也需要逐步解決。第三,創新能力不強,我們的基礎開發投入不足,核心技術和專用裝備相當一部分還靠進口”。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