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蓉歐快鐵的路線,發揮成都的地理優勢。(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桃園11月7日電(記者 黃文杰)中評社結束四川走親採訪團任務,記者們難忘四川的辣味,當然,那是舌尖上的美食,天府之國的佳餚,不過真正讓人回味,還是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覃文林的一席話,他最愛用“溫潤”這兩字來形容自己。
仔細查閱“溫潤”的意義,最淺顯易懂就是“溫潤如玉”,沒來四川之前,印象只有“麻”與“辣”,但離開四川,更加堅定認識璞玉的價值,那是有溫度的土地,有溫度的人。
四川之大,恐怕很難透過一次採訪活動,就能認識,況且這次只有跑了成都、德陽與綿陽的平原之旅,沒有見識到震撼人心的川山秀麗,頂多走到北川羌族羌寨部落,但八天的採訪,沁潤在古蜀國豐沛的人文風景,挖掘現代高新科技的能量,絕對不同於北上廣沿海城市的風貌。
人往往受限於自己的環境,看法僵固單一,尤其台灣記者們長期住在海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正在全然翻轉。藉由採訪團的安排,走入四川宏華、東方電機等廠區,親眼看到挑戰天寒地凍極地的鑽探機具,克服重重惡劣環境的發電技術,你會深深感嘆,原來“大”的定義,不是長寬高的尺寸,而是站在世界舞台的雄心。
“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 。來到成都國際鐵路港,親眼看到蓉歐快鐵的路線,接上廈門的“廈蓉歐”,台灣高科技產品輸往歐洲,不用空運也不用海運,鐵路快速直達歐洲核心,你會深思,地球不管是圓的或是扁的,地理位置永遠沒有絕對劣勢,隨著一帶一路大戰略發展,四川儼然成為進軍歐洲的戰略前線,大後方變成大前線。
2016中國西部海峽兩岸經貿合作交流會,川台繼續攜手合作,四川的戰略位置,扭轉外界對天府之國印象,有遠見的台商台青,紛紛提早入川準備,看到台玻老台幹的辛勤打拼,令人敬佩。成都德陽綿陽等地,提供的台灣青年創業基地,絕對不是喊喊口號,而是完善周延的配套與獎勵措施,台灣青年沒有好好把握,機會不等人,況且中韓、中德等合作模式,陸續誕生,怎麼不讓人著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