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6日電/近段時間的東北亞,風雲變幻常常只在一夕之間。提名新總理的倉促決定尚未讓深陷“親信門”的韓國總統朴槿惠處境有所好轉,日韓兩國近來又有頗為惹眼的新動作。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當地時間11月1日,日韓兩國政府為了簽署可共享安全領域機密情報的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時隔4年重啟外務及防衛部門課長級磋商,這意味著日韓或將在政治安全關係上更近一步。對於本就局勢緊張的朝鮮半島來說,這並不是一個眾所樂見的好消息;對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朴槿惠而言,這更是一個可能火上澆油的危險舉動。
4年之後重啟談判
日韓之間的這份《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早在4年之前就已開始醞釀。2012年6月,兩國就締結協定達成一致。但當時韓國的李明博政府因暗箱操作爭議遭遇巨大輿論阻力,不得不提出推遲此事,簽署協定在最後關頭告吹。
此後,日本方面一直提議重啟談判,但韓國朴槿惠政府一度面露難色,問題擱置至今。不過近期,雙方似乎在這件事上都比之前更為上心。
在今年9月舉行的日韓首腦會談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向朴槿惠尋求促成簽署這一協定。之後沒幾天,隨著朝鮮實施第五次核試驗,韓國國防部表示,由於朝核危機不斷深化,韓方已根據日本提議,就圍繞重啟談判正式展開研究。
近來,日韓雙方推進協定簽署的腳步不斷提速。10月27日,兩國政府宣布擬重啟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的政府間磋商,力爭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簽署。
在11月1日舉行的磋商會議上,日本外務省東北亞課課長金井正彰與韓國外交、國防部門負責人悉數出席,雖然會議具體內容沒有公開,但有分析估計,雙方可能重新明確了朝鮮相關問題等能夠共享的秘密範圍。
如果成功簽署,這份《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將成為日韓兩國戰後首個軍事合作協定。2014年,美、日、韓三國曾簽訂了一項共享朝核相關軍事情報的協定,但該協定是通過美國進行情報共享,日韓之間沒有直接共享情報的途徑。
如韓聯社所言,如果這次日韓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兩國預計能夠廣泛交流朝鮮核導信息,實現實時情報交換,從而應對朝鮮半島突發情況。也就是說,這份協定將為日韓直接、迅速交流軍事情報奠定法律基礎。
樸政府欲轉移矛頭?
不難看出,對於簽署這份《軍事情報保護協定》,進而為兩國共享軍事情報打開大門,如今日韓兩國都頗為積極。
作為一直以來的推動者,日本的算盤一目了然。誠然,今年以來朝鮮的兩次核試驗讓半島安全局勢始終高危運行,給了日韓兩國重啟並加快磋商協定一個直接刺激,但如外交學院外交系教授張歷歷向記者分析所稱,“處在美國軍事保護之下的日本非常清楚,朝鮮核試驗並未對其安全造成直接威脅”,日本主要目的還在借此讓其軍事力量成為國家對外力量的重要部分。
“日本一直尋求擁有對外發動戰爭或是採取軍事行動的權力,為此它需要從內到外為這個行動造勢鋪墊,這份協定就是為其目的服務的一個重要台階。”張歷歷說。
當然,相比2012年,這次更耐人尋味的是韓國方面的態度。韓國國防部日前稱,與日本簽署該協定是為有效應對朝鮮日益加劇的核導威脅,而簽署協定後,韓方就有可能利用日本的情報能力,使其為韓國安全利益服務。
這固然是一個重要理由。但如今,隨著親信幹政醜聞持續發酵,朴槿惠正在面臨上任以來最為嚴峻的政治危機,此時韓國方面力推簽署協定這樁舊事,讓人不免疑問是否另有他圖?
日前,在韓國國會國防委會議上就有在野黨議員質疑,韓方此時推動簽約是在試圖轉移輿論注意力,扭轉朴槿惠“親信門”造成的不利局面。不過,韓國防長韓民求予以否認,聲稱這是作為主管部門的國防部認為確有必要簽署協定,“毫無政治意圖”。
“肯定是有影響的,朴槿惠政府希望借此轉移國內輿論的注意力。”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系副教授孟曉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另一方面,韓國也希望借此配合“薩德”系統的部署。“韓國此前同意美國部署‘薩德’系統,就是聲稱為了應對外部安全壓力。現在韓國國內及周邊鄰國都對‘薩德’非常警惕,因此韓國更覺得有必要通過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渲染安全氛圍,增強周邊安全環境。”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背景是,此次日韓願意走近,離不開美國從中極力撮合。“為了維持在東北亞的軍事同盟,牢牢控制日韓兩國,美國這兩年在外交、軍事上採取了很多措施,推動日韓兩國關係和雙邊輿論的改善。”張歷歷指出,美國的一個重要行動就是在2015年年底促成日韓政府在慰安婦問題上達成一定程度的和解,這為韓國在美國的調解下與日本發展關係創造條件,也為此次重啟《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磋商提供有利背景。
難以改善半島局勢
毋庸置疑,這份《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將為日韓兩國今後的軍事合作提供一個重要基礎。“只有實現情報分享,才能做到指揮協調和聯合行動。這也表明兩個國家在軍事安全領域達到互信的程度。”張歷歷說。
目前看來,日韓雙方確實各有所需,兩邊政府也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出遠勝於2012年的主動,但這是否意味著協定簽署已是板上釘釘?未必。
“日韓之間長久以來的歷史問題以及安全互信問題可能成為牽制因素。”孟曉峰說。2012年日韓開啟《軍事情報保護協定》談判時,韓國國內此起彼伏的譴責之聲就大多聚焦於此。一些韓國市民團體曾批評稱,與對殖民統治毫無反省的日本簽署軍事協定,不符合韓國國民的情緒。
4年之後,擔憂依然存在。韓聯社稱,目前韓國國內同樣有聲音認為,安倍沒有對侵略歷史改變原有立場,反而正在試圖將日本打造成可發動戰爭國家,在此情況下推動簽署協定並不合適。此外,安倍政府在軍事上的諸多不安分舉動,也讓輿論擔心韓國可能被綁架在日本的戰車之上,使自身安全存在隱患。
對此,日本方面近來正在努力表達誠意。日本《產經新聞》報道稱,日本政府正在考慮修改《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名稱或之前的協定文案,以消減協定名稱中“軍事”一詞引發的韓國社會的擔憂和不滿。不過,這種文字遊戲能起的作用最多只是隔靴搔癢。
“今年簽署協定的可能性確實比2012年時要大,但目前韓國國內政治情況存在很大變數。這樣一個重要的協定不可能在朴槿惠執政危機沒有解決的情況下簽署。”張歷歷指出,協定最終生效需要總統簽署,而目前朴槿惠正在受到韓國國會、社會的強烈質疑,她是否還有能力推進此事,有待觀察
事實上,無論基於怎樣的考量,朴槿惠政府此刻響應日本推動簽署協定一事,能起的作用都只可能是適得其反,甚至火上澆油。“因為這是與韓國國內民意背道而馳的,對於朴槿惠將執政重心放在東北亞以及之前部署‘薩德’,輿論本就普遍持不認同態度。朴槿惠在相關問題上的前後態度不一,也進一步加深國內對其執政能力的質疑。”張歷歷說。
“這份協定一旦簽署,只會加劇東北亞地區的安全困境,造成局勢進一步緊張。”孟曉峰也認為,對於日韓兩國尤其是正不知往何處去的朴槿惠政府而言,推動和平合作機制,而非在軍事防衛的對抗性機制上花費過多心思,才是解決半島問題、維護國家安全的正道。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