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日本啟動國立大學分類改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06 10:46:50


2015年3月25日,日本東京,東京大學舉行畢業典禮,約3000名大學生畢業。(來源:新華網)
圖為日本東京大學。(來源:新華網)
  中評社北京11月6日電/【縱深報道】

  日本自2004年啟動國立大學法人化改革,以六年為一個周期,2016年開始進入第三個六年(2016年至2021年)中期計劃。在這個新的中期計劃中,日本文部科學省以“世界卓越、特色優秀、地域貢獻”三組類型劃分,對86所國立大學的功能定位進行了重新規劃。

  國立大學分類的逐步探索:追求高校特色化、多樣化之路

  此次日本國立大學的功能分類改革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10餘年的探索。

  2005年,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的《日本高等教育未來展望》報告就明確提出,未來大眾化階段的高等教育機構必須實現特色化與多樣化。各個大學要根據自身的使命與功能,合理定位,明確特色。

  報告指出,二戰後日本高等教育迅速普及,從數量上看雖然實現了教育大眾化,但並沒有同時伴隨教育質量的提升。而且,在日本18歲人口減少的趨勢下,眾多缺乏個性的高等教育機構都把目標放在單一的市場(即18歲至21歲的全日制在校學生)中進行競爭,整體效率非常欠缺。

  面對社會結構和人才需求的多樣化,報告提出了日本大學整體(包括國立、公立、私立)7個功能分類的提案,即“世界的研究、教育中心;高度專業化人才培養;多方面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特定專門領域(藝術、體育等)的教育、研究;綜合性的教養教育;地域終身學習的基地;社會貢獻(地域貢獻、國際交流等)”等。每所大學可以具有一種或多種功能,但各功能所占的比重應有所不同。正是各個大學功能比重分配的不同,體現出各個大學的個性和特色。

  2013年,文部科學省發布了《國立大學改革方案》。《方案》指出,日本現在面臨新的社會經濟形勢——全球化日益加深、國內18歲人口逐年減少、產業競爭力衰退,各國立大學應最大限度發揮自身的強項和特色來應對新形勢,在今後發展中重點瞄准三個方向:世界性教研據點負責世界尖端科研創新,全國性教研據點負責開展全國頂尖的科研活動和與世界接軌的特色教學活動,地域發展核心據點負責培養適應地方需求的人才,解決地方發展的課題。這三個層級的據點各司其職,分別負責應對全球化、特色化以及地方發展需求的多樣化。這一方案的提出形成了國立大學功能分類的雛形。

  2015年6月,日本文部科學省面向全體國立大學發布通知,要求各國立大學“重新定義自身使命與職能”,在此基礎上“全盤修正國立大學法人的運行機制”,進行組織改革。通知明確指出,“國立大學應積極發揮相應職責,特別圍繞教師培養學科、人文社會學科等,制定相關改組計劃,積極探討相關專業廢止或將其轉向社會需求更高的領域。”

  在此背景下,日本正在改變國立大學的同一化發展方向,即全部指向“小型東京大學”的單一模式,開始轉向不同層次、不同領域、不同功能的個性化發展,即全球化、特色化、多樣化的改革動向。

  三種類型實現高校錯位發展:世界卓越、特色優秀、地域貢獻

  根據《國立大學改革方案》,日本將實施三組類型的大學功能分類改革,分別是“世界一流水準的卓越教育研究”大學、有“特色專業領域的優秀教育研究”大學、主要致力於為“地域發展貢獻”的大學。

  根據三組功能分類的改革要求,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名古屋大學、東京工業大學等16所大學為第一組,以打造世界一流大學水準的卓越教育研究為目標;築波技術大學、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東京外國語大學、東京學藝大學等15所大學為第二組,利用強勢專業領域,創設富有特色的教育研究大學據點;剩下的55所大學為第三組,包括岩手大學、秋田大學、山形大學、橫浜國立大學等,致力於為地域產業界培養人才,為地域發展貢獻活力。

  日本國立大學的這三種功能分類模式雖然在當地還存在一些爭議與質疑,但由於日本文部科學省的強力推動,這項改革計劃如今已經進入實施階段。

  目前,由於大學功能定位的分化,各大學內部組織已開始重建。從2016年起,已經有43所國立大學實施了院系重組,其中有26所大學將重組人文社會科學院系。

  屬於“世界一流卓越教育研究”類別的東京工業大學,已經開始實施整個學校的組織重組。學部與研究生院一體化,成立“學院”,目標是成為世界前10名的研究型大學。

  屬於“特色專業領域優秀教育”類別的東京海洋大學,因為水產和海事專業是其他大學沒有的傳統特色,而且“要應對第一產業(水產養殖業)的產業化要求和培養高素質船員的現代化需要”,2017年將新設海洋資源環境學部,全面打出培養海洋產業創新人才的大旗。

  屬於“地域發展貢獻”類別的愛媛大學創設了社會共創學部,旨在培養地域發展引領型人才,活用愛媛豐富多樣的地域資源,為增強地域發展活力作貢獻。社會共創學部是一個文理融合型的學部,包括4個學科,在各個學科下,設置2至3個專業,例如海洋生產科學專業、事業創新專業、農業山林漁村管理專業等。所有專業都重視野外調查研究和現場作業,每個專業都安排有實地就業體驗的學習。

  改革動因:以美為鑒,強化大學類型結構

  日本此番改革的動因何在?將會為日本高等教育帶來哪些方面的變革呢?

  首先,具有複雜的大學結構是構建一流大學體系的基本前提。有美國研究者發現,美國之所以擁有全世界最為發達的高等教育系統,就是因為其高等教育結構的複雜性。美國高等教育體系內各類高校追求多元甚至截然不同的目標,擁有多元的贊助人和經費來源,治理機制也是千差萬別。而這一複雜結構正是其活力與創新的源泉。

  探尋美國高等教育多元化的原因,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市場和國家之間的張力,即市場和國家奉行不同的邏輯,因此,教育經費來源不同的大學從招生政策、學科設置到治理結構都會產生差異。二是因為美國高校體系事實上一直是個“大熔爐”:由本科學院(平民主義)、研究生院(精英主義)和贈地學院(實用主義)構成,實行截然不同的辦學模式。三是,在高校治理權的分配上,也存在尊重傳統權威、尊重理性和科學、推崇領袖個人魅力等各種理念。如此一來,就使得美國高等教育的結構變得極其複雜,在適應時代發展和多元化需求時顯示出其靈活性和優越性。

  有鑒於此,日本國立大學本次分類改革的最終目標也是希望通過政府的行政干預,打造複雜的日本高等教育結構,不同類型的大學根據各自定位,制定不同的辦學目標,採取不同的治理模式,培養不同規格的人才,以不同的方式為社會服務。改變以往單一化的功能定位,以美為鑒,強化高等教育多元化。

  其次,淡化大學層次結構,強化類型結構,是構建良好高等教育生態的基本前提。國際高等教育界普遍認可的一個理念是,大學不應有水平或層次上的高低貴賤之分,也就是說各類大學擁有平等的社會地位和公平的發展機會。不過,否定大學的層次結構並非要求各所大學遵循千篇一律的發展模式,而是要求各類大學根據自身情況和發展定位形成不同的類型結構。

  日本國立大學功能分類改革就體現了這一基本精神,將86所國立大學分為三種類型,並且根據各類大學的表現平等地給予相應的補助。這樣一來,各種類型的大學都能得到發展的機會,只要其在特定的優勢領域作出實績,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就都能得到社會的認可,獲得相應的支持。

  日本此次的國立大學分類管理改革,是日本高等教育界基於高等教育普及化、高校發展單一化等背景所採取的應對之策,是一場由上至下的覆蓋面極廣的高校定位變革。各項改革舉措在各大高校內部正在逐步開展,對教育界和社會經濟發展將會帶來怎樣的變化,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來源:光明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