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7日電/如果把印度人剛過完的排燈節和11月4日閉幕的第120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相關聯的話,那麼,可知的是印中兩國商人肯定又簽了不少大單,但未知的是,明年此時印度社交網絡上“抵制中國貨”的鬧劇是否又會再度重演,是不是又有印度政客跳出來說給“中國製造”“上一課”。對絕大多數印度民眾來說,叫喊“排燈節不買中國彩燈”並不得人心,在普通消費者看來,“能阻擋中國貨的只有中國貨自身的質量”。說到底,印度民眾無法擺脫對中國貨的依賴,同時也希望能真正享受“印度製造”帶來的“物美價廉”。
呼籲抵制中國貨,卻找不到替代品
排燈節期間,《環球時報》記者在新德里住所附近的幾個小區走訪發現,今年各家燃放煙花、鞭炮的熱情有增無減。一位名叫拉斯杜爾的居民告訴記者:“我可不管這些煙花來自中國還是印度,印度商人很精明,他們不會把早早囤積的中國煙花爛在倉庫裡,換個標簽出售誰又會知道呢?”與拉斯杜爾一家點放孔明燈的一名印度青年說:“這些燈肯定是‘中國製造’,說實話我很難找到不是‘中國製造’的這類產品,抵制中國貨沒什麼意義。”
彩燈、煙花的來源這幾年總是在排燈節來臨前被重提。抵制“中國製造”被炒得最熱的那幾天,《環球時報》記者在新德里規模最大的超市“歐尚”看到,標明“Made in China”的LED彩燈仍擺在最顯眼的位置,每件商品由100盞小燈串連在一起,長5米,售價399盧比(10盧比約合1元人民幣)。按照《印度經濟時報》的調查,同樣長度的彩燈價格,中國製造的只是印度製造的1/4,而即使是“印度製造”其實也是用中國的零件在印度組裝而成。在彩燈櫃台背後的日雜用品區,拖把、晾衣架、洗浴球、肥皂盒等中國產品也很暢銷。印度德里大學講師阿西告訴記者:“越是大型的超市或集市,中國日用品越多。多數印度普通消費者只在乎價廉物美,能阻擋中國貨的只有中國貨自身的質量,性價比高一直是中國貨的優勢所在”。阿西還講起親身經歷:“我曾同印度商人到中國採購,我知道其實很多中國的‘地攤貨’被轉手到印度後價格不止漲了10倍,即便是這樣,印度也很難找到替代產品,但如此廉價的東西質量可能就很難保證。”他以電熱暖寶舉例說,這種產品在印度基本全部從中國進口,儘管質量基本都是中下游的,但在印度售價還是在500盧比以上。
每逢排燈節,就有印度人說“抵制中國貨”,這很難說與中國貨過去“質量不行”沒有關係。大量由印度採購商低價從中國買進的小商品充斥印度市場,這些中國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印度中低層消費者的需求,但較高的損壞率、故障率也令中國貨“壞了名聲”。另外,大量中國小商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印度傳統手工藝行業的生計,由此引發一些行業協會的反感,組織起來呼籲“抵制中國貨”成為一種慣例。記者有位在印度經商的朋友幾年前做的生意是把塑膠底氈墊賣到印度來,這種防水防滑價格又低的產品一開始很受當地一些宗教信徒歡迎,不過他們很快發現,作為禮拜的必需品,這種塑膠墊的耐用性和舒適度完全無法與之前的毛氈墊相比,“中國塑膠毯”成了劣質品的代名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