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2014年3月5日拍攝的由中國路橋集團承建的內羅畢南環路項目。這條環路的建成將大大緩解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市內交通擁堵的狀況。 |
中評社香港11月10日電/中國在非洲和拉美的投資廣受歡迎和贊譽,原因之一是把重點放在修建鐵路、公路和橋梁上。這不僅對當地人有利,也成為北京權力和影響力的鮮明展示。它們橫跨亞洲、南美和非洲的廣袤大地,將礦山與港口、城市與農村、工廠與原材料相連。
新加坡前沿新聞網11月9日載文《中國如何通過海外基礎設施創造新機遇》,文章說,筆者穿越尼泊爾的安納布爾那山時,導游說中國人出資、修建了那個偏遠地區的一條公路,從而把相距遙遠的村落和社區相連。筆者知道,英法和其他歐洲援助者也提供大量資金用於尼政府的預算支持、扶貧項目等。但給尼泊爾人留下最深印象的,無疑是中國。
在世界各地,中國人已經修建、正在修建并計劃修建的基礎設施規模前所未有,它們不但為工程的直接參與者創造機遇,還間接地為得益於“漣漪”效應的公司和個人創造新機遇,因為新修公路帶來更多交通和生意,鐵路綫打開了以前因太遠而令許多企業鞭長莫及的市場。
雖然承建的中國公司常自帶工人,但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總是需要當地人工的。這意味著就業機會,還有為那些工人供應吃穿住等一切東西的機會。此外,當地還有機會向中國公司供應原材料、食品、建築材料及其他服務和商品。專業機械設備可運自中國,但仍有許多產品和技能只能在當地購買。中國人也不可能包攬一切,其他公司總是有機會向大型建築項目提供服務。因此,中國項目到來,往往促使當地公司考慮調整業務,以利用大項目到來後出現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