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長江告訴記者,這次拉動,到達集結地域、展開行動的時間決定了部隊必須馬上走,沒有時間開會,作戰籌劃主要在急行軍途中進行,邊行動,邊籌劃,邊部署。飛奪瀘定橋也是臨危受命,急行軍中一邊長途奔襲,一邊臨機處置,取得了勝利。
“百日無戰,也不可一日無備。只有通過高強度的實戰化訓練,拿出拼命精神投入到日常戰備中,形成真正的戰鬥力,才可能走向戰場,善謀打贏!”他說。
1935年9月16日晚,攻打天險臘子口的戰鬥打響。在連續衝鋒、屢遭挫折的危機情況下,紅四團一連、二連從臘子口的右側,攀登陡峭的崖壁,摸到敵人背後進行突襲,與正面的六連呼應配合,於17日凌晨全面攻克臘子口。
臘子口戰役是紅軍長征進入甘肅最關鍵的一戰。紅四團發揚“開山劈路,攻堅破險”的精神,創造了我軍戰史上以弱勝強、出奇制勝的經典範例。
80年後,這種打贏精神在葉挺獨立團歷久彌新。
2016年7月參加“中部鐵拳-坦克·鐵騎”比武,團代表所屬54集團軍與中部戰區其他四支集團軍同台較量,他們以相對劣勢的裝備囊括了步戰車組3個課目全部金牌、2項銀牌和總評金牌,被中央軍委表彰為“先進師旅團級黨委”。
金牌的背後是夜以繼日、精益求精的艱苦訓練。
為提高某型車載火炮的瞄准精度,他們用在紙上反覆畫刻度幫助大腦記憶的方法,將瞄准精度提高了數倍,在約4毫米的標尺刻度上,完全靠記憶和經驗,在上面刻出了10個刻度,這10個刻度並沒有真正地被刻上去,而是刻在了炮手的眼光裡。
“痛苦是訓練的記憶”,這句話出自葉挺獨立團的普通一兵之口,到底是誰說的已無從考證,但每一個經過葉挺獨立團錘煉的官兵恐怕對這句話都感同身受。
比武前夕,為抵禦不同環境干擾,參賽車組從團部訓練場轉到另一個地形複雜的場地。訓練初期,酷暑高溫,山地高低起伏,裝甲車在場地全速行駛一周,車組乘員紛紛跳下車嘔吐不止,但沒有一名官兵停止訓練,直到完全適應這種顛簸強度。
葉挺獨立團現任政委張東傑提起這次比武充滿感慨:“戰爭年代,戰場上不可能講條件,就是要打敗敵人,這種精神鼓舞著我們的軍隊走到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