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7日電/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已經落幕。這次選舉出現了一些與以往不同的現象,比如候選人背景改變,主流媒體與社交媒體的主張存在差異等。這些現象引發人們對美國政治未來發展的思考。
此次參選的總統候選人,無論在年齡、精力、品質還是個人魅力上,都存在很多爭議,而他們所面臨的國內困難又很大。很多美國人擔心領導人的能力能否勝任,如果不能的話,是不是意味著美國國內政治衰退還要進一步加深。
政治學學者研究認為,有效的國家治理往往需要三個要素:一是政道,即政治價值觀正確,並獲得社會共識;二是人道,即治理人才能力強、品德高,能夠擔當領導重任;三是治道,即治理機制高效。用這三“道”來考察美國的政治現實,會看到什麼樣的狀況呢?
主流價值觀分化
政道體現的是國家治理的價值觀。美國一向以擁有民主、自由、人權自居,以民治、民有、民享為傲,宣稱這是美國的立國之本和主流價值。但從這次大選可以看出,這些政治價值開始僵化變質,美國社會在價值共識上開始出現裂痕。
民主受到削弱。比如一些美國學者批評說,美國民眾正在喪失民主權利。這不僅表現在選舉被人操縱,還在於富人主導政治,民眾的參與度逐漸下降。2011年9月發生的“占領華爾街”運動,成為對美國民主的一個新注解。諾貝爾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甚至說,當下美國“屬於1%,由1%控制,為了1%”。在自由價值方面,此次選舉之前很多主流新聞媒體支持希拉里,表明所謂新聞自由其實存在強烈的選擇傾向。平等價值自20世紀60年代以後有較大進展,主要體現為黑人權利提高;但另一方面,在執法司法中又大量存在對少數族裔的歧視。
民治出現空心化。四年一次的總統、議員、州長等選舉,實際上蛻變成“精英”政治,不受限制的政治獻金成為左右總統選舉以及州長、議員選舉的關鍵。民有的價值一直停留在政治權力的選舉權層面上,而政治的實際運作已被利益集團綁架。據統計,過去5年全美200家最熱衷於政治活動的公司共花費58億美元影響美國政策制定,並因此獲得共計4.4萬億美元的經濟回報。民享程度也在下降。在20世紀50至90年代,中產階級享受到發展的紅利,美國社會形成了所謂的橄欖型結構。但20世紀90年代之後,這一進程發生了變化,少數財富集團越來越富,1%的富人占有美國40%的財富。中產階級的資產在過去20年間非但沒有增長,還大幅下滑。美國一家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2015年美國中產階層人口比例首次低於總人口的一半,中產階層擁有的財富比例大幅下降,年收入占社會總收入的比例由1970年的62%下降至2014年的43%。
治理人才匱乏
美國在國家治理人才的選用上越來越平庸化,治國人才的質量和素質正在走下坡路。美國向來宣稱以高質量教育培養高質量人才,也並不缺乏國家治理人才。只是在選舉政治的體制下,德才兼備的治國人才標準被錯位成了選票標準,誰會表演誰的選票就多,與德與才並無直接關係。
不可否認,美國有一套較為成熟的政治制度,發揮著重大作用,從表面看國家政治生活的正常運轉與總統關係不大。例如,1800年到1900年先後有23任總統,其中不乏有才能的人。也有一些平庸的總統,但他們的執政並未妨礙美國發展。然而,政治有不同的周期。在國家正常發展的年代,平庸的總統也能混得下去;但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一個平庸領導人的錯誤決定,可能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害。
當前美國,國內面臨重大改革,需要一個有遠見卓識的人,一個能真正凝聚兩黨共識、推進變革的人,一個既能得到華爾街支持又能改善中產階級狀況的人。特朗普是不是這樣的人?人們有不同的答案。
當年,奧巴馬47歲當選總統,年輕氣盛,高舉變革旗幟,給美國政壇帶來一絲新氣象。8年過去,人們恍然如南柯一夢,發現一切都還是老樣子。除了奧巴馬多了一個名不副實的和平獎,基本一切照舊。政治僵化照舊,政黨對抗照舊,美國到處陳兵照舊,製造業空虛照舊,連喊得最凶的醫療改革也照舊。不僅沒有什麼實質性改革,美國許多方面的狀況還不如過去。
治理能力下降
有了好的價值導向與治理人才,還需要良好的治理能力、治理工具。國家治理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包括領導集團的決策能力、執行系統的執行能力、國家治理的各種工具手段等。
美國的治理能力在20世紀90年代幾乎達到頂峰。但自那時起,美國就不斷地犯錯誤,喪失了許多發展的大好時機。先是克林頓政府過度發展網絡經濟,同時在戰略上過度擠壓俄羅斯,把俄羅斯逼成競爭對手;後是小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後發動對阿戰爭、對伊戰爭;再到奧巴馬政府錯誤地發動利比亞戰爭,推動顔色革命,支持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甚至公開派航母到南海挑釁中國主權。這一切錯誤決策的後果,在外交上導致中、俄與美關係緊張,客觀上支持了中東激進伊斯蘭勢力的發展,經濟上導致美國國內經濟空心化,政治上導致國內兩黨的對立。
近年來,美國政府的治理能力乏善可陳。美國每年把幾千億軍費花在沒有希望達到目標的中亞、中東和東亞等地。奧巴馬也坦承,兩黨間的紛爭在其任期內非但沒有改善,反而進一步惡化,成為他的遺憾。奧巴馬政府推行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亞太再平衡戰略、大中東民主計劃、恢復製造業的計劃,可以說全都幾近失敗。美國2008年服務業比重達78%,製造業只占20%;到2014年,美國服務業的比重還是78%,製造業的比重幾乎沒有增加。美國人一直憂心忡忡的製造業流失、產業空心化、過於依賴金融服務業的問題仍未得到解決。同時,由於把重點放在對外擴張霸權上,國內急需的建設事業被嚴重延誤。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每四年對國內基建狀況評估一次,2013年得出的總成績是D。
一個國家實現善治需要正確政治觀念引領、優秀治理人才支撐以及運行有效的治理機制維持。這三個方面要綜合發揮作用,哪一方面存在嚴重問題,都會使國家治理出現偏差。現在美國國家治理可以說在這三方面都需要變革。從目前來看,特朗普的當選能否使這種狀況有明顯改善,還需要繼續觀察。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