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改革中國僑聯組織人事制度,加強幹部隊伍作風建設。打造專職、掛職、兼職相結合的僑聯幹部隊伍,堅持重心下移,為地方僑聯“減上補下”作出示範;突出“知僑、懂僑、愛僑”,堅持五湖四海、德才兼備,打破年齡、學歷、身份、職級限制,不拘一格選拔僑聯幹部;按照幹部管理權限,建立專職幹部、掛職和兼職幹部選任制度;專職幹部應注重專業化,適當增加流動性;掛職、兼職幹部不對應行政級別;實施幹部分類管理,建立專職、掛職、兼職僑聯幹部激勵和約束機制;參與協商和推薦人大歸僑代表、提名僑聯界政協委員人選工作;在大力培養選拔有僑身份的幹部的同時,積極培養選拔非僑身份的僑聯工作者。加強僑聯幹部作風建設,深入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加強僑聯工作網絡培訓,著力提高僑聯幹部踐行“三嚴三實”能力;建立直接聯繫服務僑界群眾制度,中國僑聯及各省區市僑聯要把僑聯幹部直接聯繫一定數量的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作為一項重要制度,與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交朋友,及時傾聽意見、反映訴求,幫助解決現實困難;建立基層聯繫點制度,形成上級僑聯幹部下基層常態化。健全由地方黨委領導的僑聯工作領導體制。
第三,提升僑聯服務大局、服務僑界群眾的能力和水平。強化對僑界群眾的思想政治引領,用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領歸僑僑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國家外交工作大局,引導和鼓勵海外僑胞向住在國社會公眾傳播中國和平發展理念;把加強新僑隊伍建設和新僑團事業發展作為重點,引導和支持海外僑胞積極融入當地主流社會。聚焦新僑創新創業扶助,深化“創業中華”品牌,引導僑界群眾創新創業,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獻策獻力;關注海外人才回國發展遇到的問題;配合做好中外經貿合作等工作,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關注國內僑資企業走出去,建立健全與海外和港澳台僑商的聯繫網絡;關注海外僑胞在異國他鄉生活、工作、學習面臨的困難;發揮僑聯法律顧問委員會海外律師團作用。拓展中華優秀文化傳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維護僑界群眾合法權益,引導僑界群眾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維護權益、解決問題。開展精准扶貧和困難幫扶,實施惠僑助僑行動,深化“僑愛心工程”,加強與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合作。
第四,夯實僑聯基層基礎,增強僑聯組織活力。切實擴大僑聯的組織覆蓋,突出重點僑鄉,加強薄弱地區;推動把僑聯基層組織建設納入各級黨委黨建工作規劃;指導和支持各地在鄉鎮(街道)、村(社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園區、創業園區、樓宇等探索建立各種形式的基層僑聯組織。加強僑聯所屬社團組織建設,發揮各級僑聯所屬僑商聯合會、青年委員會、特聘專家委員會、法律顧問委員會、留學生親屬聯誼會、歸僑聯誼會、華僑基金會、華僑歷史學會、華僑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會等社團的獨特作用。加快建設“網上僑聯”,大力建設網上“僑胞之家”,注重應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開展聯繫、引導、服務僑社和僑胞工作,開設中國僑聯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推廣和完善“僑聯通”,強化僑聯網上工作內容供給。建立健全海外聯誼機制,切實發揮中國僑聯海外顧問、海外委員在海外僑胞中的凝聚引領作用,支持和鼓勵地方僑聯密切與海外僑胞的聯繫,注重發揮基層僑聯的作用。改進和創新僑聯工作方式方法,擴大僑界參與,讓僑界群眾當主角;突出工作重點,整合工作項目,整合各方資源,豐富工作手段,推行項目管理,建立僑聯工作科學評價體系,完善僑聯宣傳表彰體系和機制,加強僑聯工作研究。
《方案》要求,要加強黨的領導,深入細致做好機關幹部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僑聯改革宣傳工作,選准改革突破口,細化路線圖和時間表,推動改革取得實質性成效,實現僑聯工作創新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