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文武官員服裝上的樣式,可看出該員官銜大小與品級,非常有意思。(中評社 高易伸攝) |
中評社上海12月8日電(記者 高易伸)中評社上海採訪團造訪嘉定孔廟,解說員以逗趣的方式介紹了不少科舉制度與官場文化。其中,一張讓人秒懂清朝文官一至九品的排序圖更是生動有趣。古人常言“左為貴、右為輕”。因此百官“補子”文官為鳥形、武官為獸形,前三品皆鳥獸身型皆居左朝右;官銜四至九品則居右朝左,高低尊卑一目了然。
中國對於左右之別特別嚴格,甚至上升到立法的角度來決定長幼尊卑,貴左賤右根深蒂固。同一官銜也常用“左右”來區分正副大小。例如左右丞、左右射等,皆是左大於右的。因此左相相當於正級、右則為副手。
話說清朝職官的外褂,在胸背正中各綴有一塊“補子”,因此也叫做補褂或補服,是清代主要的官服之一,穿用的場合頗多。補子用以表徵官職的品級差別,因此文官繡禽鳥、武官繡猛獸,貝子以上皇親則用圓形補子,其餘皆採方形。而文官為鳥形,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雪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為鸂鶒、八品鵪鶉、九品練雀;未入流為黃鸝;武官補服的圖案為獸形;一品麒麟、二品螭獸、三品虎、四品為豹、五品是熊;六品彪、七品為犀牛;八品九品皆為海馬。
科舉制度影響中國數千年歷史,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用功讀書可以讓自己在社會階級有所流動,但也不是所有人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例如衙役、娼妓、罪犯之後皆不可參與科舉考試,現在看來頗有不合理之處。
中評社上海走親採訪團一行12月4日抵達上海,將在上海進行為期一週的走親採訪報道。此次中評社上海走親採訪團由十一人組成,包括團長台灣中評通訊社社長俞雨霖、顧問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郭偉峰,成員還包括台灣中評通訊社總編輯林淑玲,中國評論通訊社常務副社長周建閩、台灣中評通訊社主任記者黃筱筠、台灣中評通訊社高雄特派員高易伸、台灣中評通訊社台中特派員林谷隆、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新聞中心主任林艷、中國評論通訊社國際部主任郭至君、中國評論通訊社記者金裕超、中國評論通訊社記者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