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5年,澳大利亞、韓國就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並從中切實獲益。澳大利亞商務論壇首席執行官雷·埃文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澳中兩國貿易額實現飛速增長,中國已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澳大利亞諸多行業從這種強大的夥伴關係中受益。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忽視中國市場,其發展也離不開中國。”韓國成均館大學中國大學院金融學教授安玉花告訴記者,如果拒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不僅將影響雙邊經貿關係,也會對世界經濟帶來不良影響,可謂兩敗俱傷。
一些世貿組織成員違背國際貿易規則將得不償失
歐盟準備在原本協商議定的12月11日之後以“市場扭曲”的概念和標準繼續在反傾銷調查中採取“替代國”做法,比利時範貝爾—貝利斯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讓—弗朗索瓦·貝利斯對記者表示,這種出於政治目的的做法“明顯違背國際法和國際貿易規則的精神”。
貝利斯認為,歐盟的做法完全出於“一己私利”:歐盟產業競爭優勢正在不斷下滑,而作為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進入歐盟的產品已涉及各個領域。對於歐盟來說,尤其是歐盟區域內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意味著中國產品將更大量地湧入歐盟市場,這可能會使他們處境變得更加艱難。因此,他們更傾向於升級貿易保護體系來保護自己眼前的利益,卻沒有看到這一舉措給提升自身行業競爭力和推動區域內經濟增長帶來的威脅。這種“短視”行為其實就是貿易保護主義,“歐盟害怕失去‘替代國’條款。尤其是那些受這一機制保護的領域,例如鋼鐵行業”。
“中國受這項歧視性反傾銷條約制約已長達15年之久,而且所有人都清楚15年是限期。”貝利斯說,“在15年過渡期這個問題上,各方曾有過共識,美國和歐盟都曾發布報告稱,‘替代國’做法只維持15年。當這一期限真正來臨時,所謂的‘市場扭曲’標準明顯是對‘替代國’的變相沿用,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他強調指出,中國完全可以依據世貿組織規則對歐盟等提起爭議申訴,“這完全是合理合法的,我相信如果中國申訴,歐盟等將會敗訴”。
比利時VVGB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福克特·格拉夫斯瑪律師對記者說,世貿組織成員在對中國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時,必須按照世貿組織通行規則,以中國企業的價格和成本為基礎,確定傾銷幅度。這是中國作為世貿組織成員應該享有的權利,也是其他所有世貿組織成員必須履行的義務。歐盟試圖通過新的立法變相延續原有做法,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是對世貿組織權威性的公然蔑視,也是對國際法治精神的嚴重踐踏。
“德國呼籲所有的歐洲國家提高自己的國際競爭力。然而,當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國家不斷進行對外投資、提高國際競爭力時,歐洲卻對它們緊閉大門。”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德國財政部前國務秘書海納·弗拉斯貝克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真正對中國有研究,會發現在過去10年中,中國人均工資上漲、貨幣升值,讓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某種程度上失去了固有的競爭力。儘管如此,西方國家還是始終將中國視為廉價勞動力輸出國,認為中國在某些方面存在不正當競爭。這種觀點對中國而言,是絕對不公平的。他指出,德國反而是以壓低工人工資來保證自己的行業競爭力。多年來,企業在國家政府的幫助下壓制工會的要求,保證工資低微的漲幅,人為增加德國在歐洲的行業競爭力。“事實再明顯不過,歐洲所謂的自由貿易定義純屬虛構。只要願意,他們不但可以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粗暴地無視自由貿易的定義,而且還用自由貿易的定義去否定別人的市場經濟地位。”
智利發展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李昀祚認為,目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再加上英國脫歐、美國大選等因素的影響,經濟和貿易形勢複雜。複雜形勢下,中國對世界經濟的推動作用更加凸顯,“中國是世界經濟版圖上的重要構成部分,少了中國,就少了非常重要的一環”。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