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首顆碳衛星發射成功 可監測大氣中顆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22 10:06:35


  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電/12月22日3時2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這是我國首顆、全球第三顆專門用於“看”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衛星。

  太空中怎麼能“看”到二氧化碳?“看”到了二氧化碳又有什麼用?這顆衛星還帶了哪些“高精尖”科技?記者採訪相關專家,揭開碳衛星的神秘面紗。

  “千里眼”看顔色識氣體

  從厚厚包裹著地球的大氣層中,識別出哪些氣體是二氧化碳,還要畫出一張張“動態圖”——碳衛星需要安上特製的“千里眼”。

  本次發射的碳衛星,搭載了一台高光譜與高空間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測儀。這台探測儀的工作原理,是在可見光和近紅外譜段,利用分子吸收譜線探測二氧化碳濃度。

  用通俗的話說,就是通過看“顔色”來識別二氧化碳氣體。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鄭玉權解釋,太陽光經過空氣時,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分子對許多精細的顔色有了不同程度吸收。通過光學儀器對這些色彩進行非常精准的測量,可以反向推算出二氧化碳分子數量,從而得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

  碳衛星項目要求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監測精度優於4ppm(百萬分比濃度),即是說,當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變化超過百萬分之四時,“千里眼”就必須發現。

  長春光機所助理研究員藺超說,長春光機所為此製造了大面積衍射光栅,相當於在頭髮絲的寬度上劃出200餘條形狀和直線度要求很高的刻線,“這樣的精密元件,如同細密梳子,才能過濾出更為精細的色彩”。

  地面觀測點也能搜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數據,為什麼還要發射衛星?碳衛星工程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楊忠東說,全球二氧化碳地面觀測站點總共僅有數百個,難以滿足監測需求,只有用衛星俯瞰,才能繪制二氧化碳分布的全景圖。

  “碳排放”要有中國數據

  掌握全球的二氧化碳分布狀況有什麼用?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總工程師李加洪說,在碳排放數據上知己知彼,對提升我國在國際氣候變化方面的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