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2月28日電/中央網路報今天“點評”專欄文章開首便道,“中華民國”是台灣民眾、各界各黨的最大公約數,這是無可置疑的,所以連曾經揚言“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的蔡英文,如今也要求大陸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
文章指出,大陸方面雖以中國的政權更迭來看待“中華民國”離開大陸,但仍不能不對“中華民國”客觀存在於台灣有所回應,否則無從推進兩岸關係。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前期,台灣成立海基會後,大陸相應成立海協會,並舉行辜汪會談、兩會協商,即反映了大陸對“中華民國”政府或台灣當局某種程度的正視。
當然台灣方面所要求大陸給予的正視程度,必須不斷提升。這其實需靠兩岸良性互動,絕無可能徒託單方呼籲。如果不是2008年後的八年間,兩岸以九二共識為基礎開展和平發展的關係,就不可能有兩岸制度化協商,也不可能有兩岸各個行政部門以海基、海協兩會為平台,持續對話合作,可謂兩岸互相正視。
進而發展到陸委會、國台辦建立聯繫溝通機制,以及兩部門首長互訪,並以去年十一月的“馬習會”為兩岸互相正視的最高峰。在此期間,台灣的國際空間亦獲擴大,例如突破性地出席世界衛生大會和國際民航組織會議,而這又是在大陸從旁協助下達成的,反映了大陸對台灣作為自主政治實體的務實對待。
以上原本都可以繼續向前推進,但因蔡英文、民進黨拒絕接受九二共識,以致兩岸協商停擺、陸委會與國台辦溝通中斷、被排除在國際民航組織會議之外、“邦交國”斷交潮恐將出現等等,可見由於兩岸升高政治對立衝突,大陸對“中華民國”存在的正視不僅大為倒退,還將走向予以強力限縮。
520政黨輪替之前與其後如此巨大的落差,原因在於認不認同九二共識,所以蔡當局與馬英九、國民黨雖都一樣要求大陸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但是效果截然迥異。蔡當局否定了九二共識後的“中華民國”,其內涵已告質變,只是“台獨”的代名詞而已,大陸不僅不會予以正視,兩岸還將走回國際冷戰時期的零和對抗。
關鍵在於台灣自己如何看待“中華民國”。真誠遵循“憲法”、法律、體制時,“中華民國”就必然實行一個中國原則、主權及於大陸、兩岸同屬一中而不是國與國關係。在此立場上,才能理直氣壯要求大陸正視,而大陸基於發展兩岸關係,也不能不予正面回應。反之,未來兩岸關係只會不斷惡化而愈加危害“中華民國”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