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月5日電/在強大民意壓力下,蔡英文終於對日本核食進口問題鬆口,“行政院”也決定暫緩舉行相關公聽會。就在同一時刻,日本交流協會舉行揭牌儀式,正式更名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日本駐台外交窗口改名,對積極推動正名、追求台灣認同最大化的民進黨政府而言,自然是一件喜事,綠營民代及媒體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不過,民眾必須警惕,交流協會更名與開放日本核食進口之間,是否有對價關係?是否值得?
長期以來,台日關係其實非常不對等,從台日斷交後,台駐日外交人員經常抱怨日本外務省的“恐中症”。日本交流協會及台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均為民間機構,但台讓其駐台人員擁有“準外交官”待遇,但台駐日代表處館不但沒有外交車牌,人員也無法享有外交豁免權。早在陳水扁政府時代,就對日本提出相互窗口更名的要求,卻遭日本峻拒,韓國早在1993年便將其駐台機構改稱“駐台朝鮮國代表部”,英國也在2015年改稱“英國在台辦事處”,其他主要國家駐台機構也都陸續更改為更具識別功能的名稱,日本正名的腳步遠遠落後他國,日本對台灣其實一直口惠多於實際。現在是什麼原因,讓日本政府願意改弦易轍?
研判日本對台態度改變的原因,不能從台灣角度出發,而要從中日關係的改變著眼。換句話說,中國崛起對日本形成經濟與戰略壓力,自民黨保守派安倍晉三執政後,與中國大陸地緣戰略衝突更為惡化,動心起念拉攏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國家共同對抗大陸,因而大幅調整台日關係。民進黨政府也希望調整兩岸關係,有拉攏日本對抗中國的動機,你情我願,台日關係開始升溫。民進黨政府先放棄對日本沖之鳥礁爭議的反對立場,繼而不惜犧牲食品安全與維護國民健康,同意開放日本核食進口,卻引起民眾反彈。
蔡英文面對爭議,要求“行政院”與民眾持續溝通,並表白開放沒有既定時間表,也沒特別急迫感,她希望社會能在理性空間進行討論。察其言,蔡英文並無放棄開放進口之意。正如同更早時,“行政院長”林全宣稱,“沒有健全的查核管理機制,就沒有開放問題”,隨後“行政院”官員就澄清,“院長沒說不開放”,顯然府院只是緩兵之計,開放勢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