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8日電/五年看頭年,開局是關鍵。剛剛過去的2016年,被譽為“第三增長極”的天津濱海新區,以“地區生產總值首破萬億元”的答卷,成為18個國家級新區方陣中的排頭兵,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下,收獲“十三五”良好開篇。
全速推進動能轉換 培育增長新動力
剛剛過去的2016年,在國內前三季度GDP增長6.7%的大背景下,走進納入國家戰略第十個年頭的濱海新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實現近三年年均增長13%。
天津濱海綜合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蔣寧說,濱海新區以占天津19%、占京津冀1%的面積實現這一經濟總量,與堅持以項目帶動、轉型推動和創新驅動培育新動能密不可分。
近三年,濱海新區累計建成投產233個重點工業項目,形成汽車及裝備製造、石油化工、電子信息、糧油輕紡四大千億級產業,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
以創新為引領,濱海新區累計建成市級以上研發中心42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2.6萬家,飛騰CPU、麒麟操作系統、水下機器人等一批技術產品居領先水平。而作為高端產業集群主要承載地,旗下七大功能區實現生產總值占全區75%。
“大項目、好項目和優質項目已成為濱海新區經濟發展引擎,也是經濟持續發力的能量儲備。”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宗國英說。
位於濱海新區的天津飛旋科技研發有限公司成功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兩款磁懸浮分子泵,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空白。公司副總經理蔣穎告訴記者,產業化後,它將成為能源、節能減排、真空機械等重大戰略領域的核心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