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研中心主任仇開明(中評社 實習記者朱亞文攝) |
談及對2017年兩岸關係的基本看法,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認為,從當前態勢看,中、美、台三方開啟新一輪複雜博弈,挑戰與變化並存,兩岸關係面臨新的政策選擇。他表示,挑戰來自於兩方面,一是2017年兩岸關係的發展取決蔡當局兩岸政策,大陸雖然占優勢,但戰術主導權時而在蔡當局手中;而是大陸要警惕防範蔡當局無法轉移執政危機時轉移矛盾,製造“黑天鵝事件”的可能性,高度關注其走向,避免局勢失控。
朱衛東分析,未來的新變數源於特朗普新政對兩岸關係衝擊。他認為首先,特朗普作為政治素人,上台後存在一定磨合期,其長短不明。“中美間相向而行,相互塑造”,他指出,特朗普現在言行不等於未來政策,理性判斷來說特最終會以美國利益至上而不會與大陸一直對抗,中美關係穩定,則兩岸關係穩定。
化解兩岸“冷對抗”僵局 大陸需內外施組合拳
北京聯合大學京台經濟貿易研究所講師陳險峰展望了2017年兩岸關係走向。他認為,兩岸關係“冷對抗”局面仍難有改觀,官方交流停擺,並且面臨從“局部對抗”滑向“全面對抗”的風險:第一,蔡英文當局“漸進式台獨” 對兩岸關係的危害增大; 第二,美國特朗普政府對台新政對兩岸關係的干擾增多;第三,“多獨合流”對兩岸關係正常發展的傷害加大。
另外,陳險峰認為,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包括經濟合作在內的兩岸民間各領域交流有望持續提升;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受經濟與非經濟、內部與外部因素的影響,並不樂觀,島內經濟短期回溫但長期看衰。
而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胡凌煒則以長時段理論從深層結構上觀察台灣問題涉及的內外因素變化。他認為,未來要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實現兩岸的和平統一,首先需要從台灣問題涉及的島內政治結構著手,尋求中國大陸與台灣本土社會的有效聯結,以此重新建構“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社會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