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花街”是明清以來以廣州老中心城區為中心的過年習俗,後來逐漸演變為珠三角乃至廣東、香港等其他地方的風俗習慣。(中評社 范穎薇攝) |
中評社香港1月28日電(記者 范穎薇)“年又過年,共慶歡樂年年……”喜慶的賀年金曲唱響,舞龍舞獅穿過各大街小巷,為市民帶來福氣和幸福。在廣東和香港地區,舞龍舞獅逛花街炸油角是新春必不可少的風俗。
舞獅賀新春 新年添福氣
傳說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座騎,與“四靈”之一的麒麟一樣,同是辟邪去惡的靈獸。每逢喜慶之時,人們總愛舞動牠們,祈求神明庇佑。其中,舞龍舞獅在粵港地區的新春文化中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舞獅又分為“北獅”和“南獅“,“南獅”又稱“醒獅”或“廣東獅”,是粵港地區流行的舞獅方式。“南獅”造型較為威猛,舞動時注重功架,主要靠舞者的動作表現出獅子神態,獅頭以戲曲面譜作鑒,色彩艷麗,製造考究;眼簾、嘴和耳朵都可動。
大年初一,舞獅隊會在一片炮仗和敲鑼打鼓聲中舞動,進入每家每戶“逗利是”(拿紅包),把福氣帶入每家每戶。舞獅的花樣很多,有起勢、常態、奮起、疑進、抓癢、迎寳、施禮、驚躍、審視、酣睡、出洞、發威、過山、上樓台等,新年的第一天,舞獅隊走過的地方都將喜氣洋洋,紅紅火火,可謂開了個好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