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蔡政府在鼓勵台商回台投資事項上,一定要把大陸市場放在心里。因為台商即便回台投資,大都仍會以大陸為目標市場,或並行拓展新南向市場和大陸市場,總會盡量維持大陸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蔡政府招商項目的規劃與設計,也必須對大陸有所包容,也就是應該劃出部分項目,設定為面向大陸市場的投資標的;譬如,專為大陸軌道運輸工具、新世代移動通訊設備等工業,提供關鍵零組件的項目,相信會受台商青睞。
同時,蔡政府也有必要改變對陸資的態度,從防範轉為友善;這樣更能讓台商放心回台投資。應知台商在大陸打滾多年,已有頗多和陸企“資本混血”案例;其若回台投資,也可能把陸資成份帶進來。如果蔡政府不改變其處處提防陸資的態度,那就會有不少台商擔心惹麻煩,乾脆打消回台投資念頭。
由此可見,能否友善陸資,實會影響吸引台商回台投資工作的績效,值得蔡政府好好思量。最好是能以新思維,歡迎台商和陸企攜手投資台灣,即允許兩者以聯合資本,投入台灣的項目。
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型塑兩岸分工架構,及打造兩岸新產業鏈,把台灣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放在台灣生產,其餘才在大陸製造;如此則台灣可望緩解大陸“紅色供應鏈”的排擠作用,避免邊緣化。
而兩岸分工協作的產品,競爭力必比以往更上一層樓,雙方可藉此共同開拓全球市場,當然新南向市場是其中重點。試想,兩岸企業若能在台合作搶攻新南向市場,那將是蔡政府新南向政策的大大加分。
再看政治效應;蔡政府若能如此友善陸資,就是給陸方拋出的不小善意,也帶有“兩岸一家親”意味,而頗能緩和當前兩岸關係的緊繃氛圍。
蔡英文既然已表示,要在下半年提出兩岸新政策,以改善兩岸關係,那就應先行採取包容陸資新政策,及鼓勵台商和陸企攜手投資台灣,來展現誠意。否則,空有新政策,而缺雙方廠商合作之類的實質內涵,說服力是有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