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支付占據主流
移動支付走進街頭巷尾的小本買賣,正是其在小額支付上獨特優勢的體現。
《2016年移動支付用戶調研報告》顯示,2016年,有77.25%的用戶每次支付金額在100元以下,18.8%的用戶每次支付金額在100-500元,小額支付占到了絕對的權重。
與這種小額支付特點相對應的,是支付場景的日常性與平民化。2016年,用戶最常用的條碼支付場景為超市或便利店,占比為47.7%;其次是餐飲店,占比為23.0%;自動售賣機及電影院的占比分別為17.1%和16.9%。
移動支付的這一特征,也讓小微企業備享便利。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去年第三季度,中國移動支付金額中約有60%是以個人對個人(P2P)轉賬的形式,其中一部分則是尚未開立商業支付賬戶的小微企業。
“移動支付在小微企業中推廣十分迅速。它無需繁瑣的手續和門檻,又能加速業務的流轉、提高支付的效率,是對傳統金融機構提供的大額支付服務的補充,具有明顯的市場細分特征。”高潔說。
城鄉發展比較均衡
與以往新生事物在城市更熱的局面不同,移動支付並未呈現明顯的城鄉差異。
數據顯示,2016年,縣城的移動支付用戶最多,占比為19.6%;省會城市列第二,占比為19.0%;農村地區列第三位,占比為17.0%;其後依次是地級市、直轄市和鄉鎮地區。
對此,高潔認為,“原本適應農村的金融服務相對較少,而移動支付很好地彌補了這個空白。不像信用卡需要進行信用評估等門檻,移動支付幾乎對所有人開放。農村的手機普及率已經很高,而以手機為媒介的移動支付也隨之普及。未來可以借助互聯網金融平台,開發更多滿足農民需求的金融和理財產品,這也是解決農村金融服務問題的潛在方向。”
李哲峰說:“中國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快速上漲,未來還會持續,其行業的規範程度也會不斷加強。銀行等其他主體的加入,將會促進遊戲規則的進一步完善和業態的豐富。”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