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智慧養老升至國家戰略 一個萬億市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24 10:48:55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產業體系,建立100個以上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範基地,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領軍企業。一個超過萬億的市場空間將有序展開。

  “我們終將老去,我希望有尊嚴地離去。”多年前,剛剛步入職場的於姗姗就這樣指向了未來。如今,在這個老齡化日趨嚴重的國度裡,無數人的掙扎、奮鬥和焦慮,都源於“老有所依、老有所養”這個千古話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至2015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2.2億,占總人口的16.1%。另據預測,到205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4.83億,占總人口的34.1%。屆時,每3個人當中就有1個老年人。

  當前我國健康、養老資源供給不足,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相對較低的現狀,已很難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養老日益增長的需求,“智慧養老”成為解決這個難題的有效手段。2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簡稱《行動計劃》),將智慧養老升至國家戰略層面,一個超過萬億的市場空間將有序展開。

  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體系將基本形成

  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及產品,使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健康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成為可能,助推著養老模式的升級。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介紹,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產業體系,建立100個以上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範基地,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領軍企業。在產業環境不斷完善的同時,還將制定50項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和服務標準。

  為實現以上目標,《行動計劃》要求推動關鍵技術產品研發,為相關產業界指明了方向。具體包括,發展適用於智能健康養老終端的低功耗、微型化智能傳感技術,室內外高精度定位技術,大容量、微型化供能技術,低功耗、高性能微處理器和輕量操作系統。加強健康養老終端設備的適老化設計與開發。突破適用於健康管理終端的健康生理檢測、監測技術。支持大容量、多接口、多交互的健康管理平台集成設計。推進健康狀態實時分析、健康大數據趨勢分析等智能分析技術的發展。

  推動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設

  實際上,很多技術或產品已投入老年人市場,不少子女都為老人配備了如手環等“基於可穿戴設備的智慧養老”設備,這些設備一般都有實時定位、緊急呼叫、自動報警、心率測量、健康管理等功能,兒女可通過管理軟件進行軌跡查詢、圍欄告警等隨時掌握老人的狀況。

  智慧養老是解決我國養老問題的一劑良方,但我國智慧養老產業目前處於起步階段,仍存在一系列發展瓶頸亟待打破。“缺乏頂層設計,且政出多門、標準不一,嚴重束縛了養老企業的技術合作和市場拓展。”華齡智能養老產業發展中心理事長朱勇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說,有一家企業投入了近千萬元對某醫院使用的醫療信息系統進行改造,可由於標準不對接,該系統無法在不同項目間有效應用。

  此外,數據匯聚集中還有待加強。有業內專家指出,智慧養老平台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平台業務內容豐富,涉及多個職能部門,往往面臨數據導入平台不暢的問題,且不同部門導入的數據存在量大、異構、冗餘、相斥等問題。

  針對該現狀,《行動計劃》指出,建立智慧健康養老標準體系。制定智慧健康養老設備產品標準,建立統一的設備接口、數據格式、傳輸協議、檢測計量等標準,實現不同設備間的數據信息開放共享。

  此外,加快建設信息共享服務平台。充分利用現有健康信息、養老信息等信息平台,基於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設統一規範、互聯互通的健康養老信息共享系統,積極推動各類健康養老機構和服務商之間的信息共享、深度開發和合理利用,開展健康養老大數據的深度挖掘與應用。

  創新智慧養老商業模式

  所謂“智慧養老”,按照《行動計劃》的解釋,是指利用信息化手段、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研發面向居家老人、社區的物聯網系統與信息平台,並在此基礎上提供實時、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

  “在發展智慧養老的過程中,老人的健康問題備受關注,不少機構通過智能化設備滿足老人的健康需求,卻忽略了他們日常起居方面的需求。”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秘書長萬磊說。

  萬磊認為,目前的智慧養老都在客戶端發力,往往忽略了需求對接。養老服務需要通過細化分析老年人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需求,需要搭建信息開放平台、開發適宜老年人的可穿戴設備,還需要對傳統業態養老服務進行改造升級,提供有針對性的養老服務產品。

  據了解,隨著年齡的提高,老人對上門服務的需求也在增加,但目前健康管理平台仍以線上咨詢為主,老年人群對互聯網醫療產品的認同度也還停留在較低階段,還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動模式。因此,以“平台+醫生+患者+檢測硬件”為切入點的互動模式將更具價值。
  (來源:科技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