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現代 |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昨天上午,走向現代——張立國繪畫藝術回顧展在中國美術館的1、8、9號廳開幕,美術館一層的這三個展廳向來是最重要展覽的地點,也是觀眾一走進美術館首先看到的展廳。此次展出藝術家張立國自上世紀50年代至其晚年創作的油畫、水墨等作品共120餘件,其中《非限定性的空間》、《在海灘上》等作品還捐獻給了中國美術館收藏。
畫展開幕式現場名家雲集,著名畫家、中國美協名譽主席、中央美院原院長靳尚誼感慨道:“上美術學院的時候是1960年到1965年,所以大好環境給他的學習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我們是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接觸的,我們從他的作品裡面可以看出來,他的作品色彩基礎非常好。改革開放以後他的思想很活躍,有很多思考,特別是對人生,後期他的作品從寫實到現代轉化。看了這次展覽我覺得我沒有想到,他對於意念的表達、形式的探索上有很大的發展,整個畫面輕鬆單純,是我們整個油畫發展過程中一個很特殊的案例。”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看過畫展後回憶,自己是1978年入校的,正好與張立國先生是同一年入校的:“雖然我了解他的作品,但看到今天這樣一個大規模的展覽,我看了一圈下來,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這裡面大家能看到張立國先生有自己獨特的內容,我祝他的藝術長存。”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感謝張立國的家屬將作品捐獻給了中國美術館。“他從小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氛圍中滋養起來的,他每年過年都會以臨帖、寫書法的方式作為過年的儀式,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人生經歷。”安遠遠說,張立國熱愛哲學,他在擔任美術編輯的過程中也有這方面的融入,“我特別要感謝家屬的無私捐贈。”
張立國1939年生於遼寧省岫岩,2014年逝世於北京,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老教授協會文化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張立國自幼受到家庭中國傳統藝術熏陶,在1949年後接受了系統性的美術教育,於196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196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
此次展覽展出其藝術人生各個時期創作的重要作品:《打麥場上》,《白線上的形態》,《天長地久》,《升起安寧的曙光》,《少年與大海》,《旁觀者》,《空間秘密的持有者》,《超越語言的靜默》等。展覽分為四個部分:“我喜歡自然、真實、面向未來”展出油畫創作系列作品17件;“心中的風景——新美學的批判性重建”展出油畫創作系列作品30餘件,“影子——去空間化的表達”展出油畫創作系列作品20餘件,“藝術年表”展出素描、油畫創作稿、油畫及水墨作品共計50餘件,還包括一些實物文獻。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認為,張立國是一個比較獨特的藝術現象,具有代表性。他是中央美院畢業的,學習了以法國油畫為代表的寫實主義,也學習了以蘇聯油畫為代表的現實主義,但是他又在改革開放的這樣一個風潮中到德國去辦展覽,與德國的對話過程中感受世界現代美術。“張立國先生是著名的油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聞名於畫壇,其創作的《天長地久》《升起安寧的曙光》《少年與大海》等為大家所熟知。幾十年來,他潛心藝術,積極創新,創作出一大批具有個人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品。”吳為山說。展覽將持續到3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