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之,“工匠精神”一語風行,成為2016年十大流行語之一。
李克強曾在國務院常務會上講過一個故事:10多年前他到歐洲訪問考察,在一家企業參觀時得知,一位技術工人澆出來的金屬棒,“精密機器都沒他做得好”。因而這位工人的年薪,“比企業負責人都高!”
“我們最缺乏的正是這樣的高級技工。”總理說。這天常務會的議題之一是培養數以億計的工程師、高級技工和高素質職業人才,提高中國製造和中國裝備的市場競爭力。
“工匠也可以成為大師!”李志仁一直記得總理說過的這句話。這個來自農村沒考上普通高校的小夥子,抱著“有技術就不會挨餓”的樸素想法,選擇了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他在一家外企擔任服務工程師。“我對未來充滿信心!”他說。
李志仁的母校,如今已從職業技術學院升格為國內第一所應用技術大學,“魯班鎖”等工件製作被列為該校的教學內容之一。
“工匠精神”不僅擔負著重塑中國製造業筋骨的重任,也被李克強寄望為推動消費升級的重要抓手。國務院去年以來接連發文,要求以空氣淨化器、電飯煲、智能馬桶蓋、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等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消費品為重點,開展改善消費品供給專項行動;同時部署以先進標準引領消費品質量提升、倒逼消費品裝備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我們不光要提升工業裝備,做強重工業行業,同時要更加重視那些看起來很‘零碎’的小東西,推出更多適銷對路的大眾消費品,提升‘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總理的這番話直接點題他大力倡導“工匠精神”的用心所在——推動“中國製造”經歷一場“品質革命”。
“我們以後都要靠手藝吃飯,但這手藝不單是加工和模仿,而是要不斷創新,每一道工序都更加精益求精。”李志仁說,“不僅學會製作‘魯班鎖’,更重要的是要從魯班這位祖師爺那裡汲取‘工匠精神’。”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