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多前,陳福海上任縣長,主要目標之一,便是創造金門和平發展的環境。陳福海曾經撰文表示,兩岸和平才可以點亮金門,點亮金門兩岸才可能永續和平。他對《超訊》說,台灣稱金門是福建的金門,大陸人稱金門是台灣的金門;我想把它定調為“兩岸的金門”。在兩岸對峙狀態時期,1990年,第一次遣返偷渡客的人道協議便在金門簽署;2001年,小三通開啟了兩岸的大門;2015年,兩岸事務第三次首長會議,台灣的陸委會和北京的國台辦,在金門商議兩岸民生議題,其中包括了大陸與金門通水,以及未來的接電、接天然氣等等,另外還達成了兩岸共同守護海洋漁業資源、致力於兩岸環保等議題,明確地定調了兩岸攜手合作的方向與進程。
服貿、貨貿都可透過金門先行
陳福海認為,金門築造和平環境,兩岸合作、交流便可以在金門先行先試。“包括服貿、貨貿,或者是台灣現在所期待的自由經濟貿易區等許多開發項目,都可以透過金門先行,來做一些試驗。我想,金門可以成為一個和平發展的特區,跟廈門相呼應。兩岸的人民看到金門和廈門的融合,相信對台灣、對兩岸,對中華民族都是好事。”
距離台灣本島270公里,曾經是台灣海防最前端的金門,既是廈門港灣外的小島,更是兩岸關係的晴雨表;金色之門的生與死、戰爭與和平,亦只有一線之隔。“八二三炮戰”金門承受了50餘萬發的炮彈,讓金門成為兩岸關係天秤上的砝碼;2001年啟動的小三通打開了“和解之門”、“和平之門”,金門又牽繫著兩岸關係的轉變。如今,從炮火連天到漁舟唱晚,從兩岸建構起和平環境到民進黨執政的兩岸關係冷卻,正在規劃建立和平發展示範區的金門,陳福海縣長希望讓金門從承平走向繁榮,更要試探兩岸走向和平融合的新方向。
近年來,兩岸政黨的重量級人物都紛紛來到金門。除了2015年5月在金門登場的第三次兩岸事務首長會議“張夏會”外,前“總統”馬英九更是金門的常客,前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也是不請自來;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了,時任海基會會長江丙坤也到了。金門受到兩岸政府的高度重視,大陸交通部、商務部、文化部、衛生部的副部長都來過了,台灣高官來到金門的,更是多不勝數了。凡是到過金門都對這座“金色之門”的,都會對金門的人文、環境,讚不絕口。走過幾十年的戰火坎坷之路,今日的金門,正在和平中探索邁向繁榮之路。
去年中秋節前的9月10日,台灣蔡英文登上金門島勞軍時指出,希望兩岸開展良性對話。她表示,從小三通經驗可以印證,只要兩岸前瞻未來發展、展現善意互動,就可以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她呼籲兩岸放下歷史包袱,展開良性對話,造福兩岸人民。
檳榔嶼竟成金廈兩地民間橋樑
金門成為兩岸對話、交流的新平台;金門成為台灣與大陸接觸最親密無間的地方,金門的角色正在互動中持續的轉變著。據傳,金門與廈門的中間有個島嶼叫檳榔嶼,早年金門士兵將國民黨旗插在島上,廈門人看不順眼,就划著小船,將旗子扳倒,插上五星紅旗。第二天,發現五星紅旗被換掉了,於是又划著小船過去……。多次後,雙方都疲憊了,小島上也就不再出現旗子了。再後來,大陸與金門百姓常將小船停靠在那個島嶼邊上交換民生物品,小小的島嶼竟也成了兩地民間聯繫交流的橋樑之一。
金門角色的轉變,源於外部環境的催化,為金門帶來了發展的機會。金門縣長陳福海接受《超訊》訪問時表示:“金門的優勢會更強,因為它距離廈門很近。而且小三通開放近20年,已經有了一定的便利性,再加上廈門也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因此,我們很認真地思考金門未來的路;站在自身優勢的角度上,金門不能開發工業,也不能大規模開發新城,經由反覆的民意回饋及政策探索,最終定位‘國際觀光休閒島嶼’做為金門的發展主軸。”
金門和廈門,一直以來,演繹的就是一段來來往往的歷史。讓金門成為兩岸政策試驗田,一直是陳福海所追求的目標。他退出國民黨,擺脫兩黨惡鬥,以無黨籍身份當選金門縣長。他認為,金門要站在兩岸高度看問題,台灣不能講的,可以由金門來講;台灣不能做的,可以由金門和廈門合作一起來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