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蔡政府嘗試仰賴“高層人際關係”來處理兩岸問題,以及找錯幫手來解決兩岸事務,過去這段時間,筆者曾經和中國大陸朋友談及,台灣領導人相信這些“非正規的操作策略”,這讓某些負責的主事者聽到後完全無法接受,直接挑明地說,大陸是個大國,如果沒有規矩,就沒有辦法治理;兩岸無小事,還是得要按部就班才能推動雙邊關係,旁門左道的人或事,最好不要扯進來。
蔡政府必須理解到,美國國務院前副發言人、智庫“史汀生中心”東亞計劃主任容安瀾曾清楚表示過,兩岸關係的重要問題並非“一中”,而是台灣的獨立;他也說,“台灣蔡英文可以表明獨立不在議程,也可以在適當情況下凍結“台獨黨綱”,這可能是北京可接受的方式,前提是在蔡英文的政治地位允許情況下,但目前情況並非如此。”
容安瀾所謂蔡英文的“政治地位允許情況下”,就是清楚指出,目前蔡英文陷入執政焦頭爛額的困境,施政滿意度下滑的蔡英文,其實,並不具備“凍結“台獨黨綱”的政治能量。這一席話,也呼應了“美麗島民調”此次所做的民調數據,解釋為何蔡英文政府不願、也沒有能量在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協商中,對“一中”或“凍獨”做出任何讓步。
因此,在蔡英文缺乏意願與能量處理兩岸問題的大前提下,此刻可以確定的是,未來打開兩岸僵局的人,應當不會在台灣方面。如果發生,則只有大陸當局有這個能力。只是,大陸方面是否有這樣的需求,則必須進一步觀察世界局勢的變化。畢竟,大陸也不希望台灣變成中美關係中的麻煩角色,或許一種以風險控管為低度目標的策略,可能更加符合中國大陸的需求。
過去,蘇起在談到國際政治迥異於國內政治時,說過一句玩笑話:“如果小國與小國爭執,爭執會消失;如果小國與大國爭執,小國會消失;如果大國與大國爭執,聯合國會消失”。雖然這是玩笑話,卻是嚴肅的警語。因為,台灣和中國目前的爭執,就是如何避免“國家消失”的命運,而“美麗島民調”對蔡政府過去的表現並未給予肯定,而未來的國際情勢,更是變化多端、危機四伏,2017將是美中大國磨合角力的一年,回頭看蔡政府在內政與外交問題上的左支右絀,令人對台灣的處境確實感到極度憂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