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5日電/美媒稱,美國電影制片人正試圖取悅中國市場。
據美國《新聞周刊》2月26日報道,很少有美國人了解中國的萬達集團已經是全球最大電影經營者(該公司擁有AMC影院和霍伊茨集團),更鮮有美國人意識到這家公司還擁有美國的傳奇影業公司,以及他們還計劃收購“六大”電影工作室之一。
去年9月,國會16名議員致信政府問責局負責人,提出一個問題:“國家安全的定義是否應該擴大到解決對宣傳的擔憂,以及對媒體和‘軟權力’機構的控制上?”
報道稱,還應注意到一個不那麼疑神疑鬼的情況:好萊塢為了追求利潤已開始進行自我審查。
好萊塢對進入一個有超過10億中國消費者的市場感興趣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中國越來越多的媒體曝光率已經影響到了影片的類型。
喜劇演員斯蒂芬·科爾伯將這一現象諷刺為“迎合陳述”。
在《火星救援》一片中,中國挽救了馬特·達蒙,正是這一情節促使斯蒂芬·科爾伯發表了上述評論。
有意思的是,馬特·達蒙現在主演了中國出品的一部電影《長城》。正如《福布斯》雜誌的撰稿人斯科特·門德爾鬆所指出的,“影片的整個弧線就是一名美國白人意識到,中國軍隊和中國文化天生就是優越的”。
報道稱,美國電影制片人正試圖取悅中國市場。
這樣做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競爭激烈,不僅僅是為了進入中國這個龐大的電影市場,而且還因為中國有外國電影進口配額。這一點或許會改變。據最近的一份報告稱,“來自中美雙方的政府官員和行業代表將於本月晚些時候舉行會晤,重新就貿易條件進行談判……”。
報道稱,無論情況是好是壞(有時候兩者兼而有之),流行文化改變了人們的看法。如果幾代美國人總是在看將中國人描述為英雄和優勝者的電影,會發生什麼情況呢?美國的公眾輿論最終會受到影響。
美國《新聞周刊》指出,對保護主義政治家而言,把工作機會讓給中國人是標準的談判要點,但是保護文化卻很少被提及。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