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記者提問(中評社 郭至君攝) |
韓長賦:
一是去庫存。我前面講過,改善供求關係,主要是減玉米。2016年,已經調減了近3000萬畝,今年還要繼續增加。所以,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到,要繼續適當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我們希望今年能夠調減到4000萬畝,而且我們評估了一下,今年由於實行玉米收儲制度的改革,玉米價格向市場回歸,所以也會引導農民進一步調整結構。
二是補短板。就是要補齊優質品種、短缺產品、生態環境的短板。比如我們要振興奶業,增加大豆生產,發展綠色生態、環境友好型農業。
三是增效益。農業的效益問題關係競爭力,也關係農民的利益。現在一方面農業生產的成本“地板”抬升,另外一個方面,大宗農產品價格“天花板”在下降,所以效益和增收的空間受到擠壓,要在這個方面採取措施,特別是大力推進節本增效和適度規模經營,再就是拉長農業的產業鏈。總之,要通過節本增效,降低生產成本,減少流通成本,提高農業效益。
四是育主體。就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包括農村的職業農民,也包括返鄉下鄉的農民工、大學生、科技人員和退伍軍人,農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發揮適度規模經營對結構調整的引領作用。
五是增動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的改革。二是發展農村的新產業、新業態,比如農產品加工、農村電商,還比如休閑農業,通過這些方面來激發活力,增加動力。
這五個方面是我們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措施,當然還有一點要注意,就是調整結構絕不意味著放鬆糧食生產,總體上還要保持糧食產能穩定,尤其是不能削弱糧食生產能力。
(報道組:郭至君 林艶 徐夢溪 束沐 支援記者:張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