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轉型未必正義:台灣政治社會將走向何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08 00:19:16


 
  民進黨籍助“轉型正義”收足了“轉型租”和“正義捐”,那麼,手持“轉型正義”解釋權和執行權的民進黨又有何作為呢?民進黨不僅大力鼓噪著“轉型正義”,而且肆意解釋著“轉型正義”,“轉型正義”在民進黨的揉捏、擺弄下,其本來意思已經淡漠,而民粹色彩逐漸濃郁。

  首先,“轉型正義”的立意發生了偏差。民進黨將“轉型正義”擴大到幾乎所有的領域,而且已經到了不分是非、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對於日據時期台灣歷史的重新解釋,特別是對台籍日本士兵的“祭奠”,也在“政治多元”、“政治寬容”的旗號下,成為“轉型正義”的一部分。對於台灣地區少數民族的補償與特殊對待,成為論證“台灣國族認同”、解構台灣與中國大陸血脈聯繫的辦法,一個被臆造的“台灣國族”在“轉型正義”的喧囂聲中被建立起來。

  其次,“轉型正義”的實現手段發生了扭曲。民進黨的所作所為,沒有對於台灣地區“威權政體”的反思,也沒有對於“威權政體”造成侵害的精細化梳理,更沒有考慮到轉型後台灣地區各社會階層和族群的和解,而是刻意渲染和製造後“威權政體”時期的社會對立、族群對立,“轉型正義”所留下的,是社會階層和族群間不斷加深的裂痕,完全扭曲了“轉型正義”以“社會和解”為目的的本意。

  由此可見,民進黨主導下的“轉型正義”,本質上是“台獨”轉型,是以“轉型正義”為名的一場政治操弄,是“台獨”政客以台灣前途命運和台灣民眾利益為代價的一場政治豪賭。“轉型正義”不僅沒有產生為台灣民眾所共享的實效,沒有促進台灣地區歷史正義的實現,反而成為危害台灣社會的一種民粹化思潮。轉型未必正義,民進黨所鼓噪的“轉型正義”已經將台灣轉向歧途!

  “轉型正義”也需轉型

  “轉型正義”在台灣地區已經變異為一個政治正確的符號,在島內已經不容置疑,也容不下質疑。似乎打上“轉型正義”的符號或者烙印,各種政策、制度和舉措都能在島內具備“正當性”加持。實事求是地說,儘管“轉型正義”已經變味,但“轉型正義”在台灣地區仍有相當程度的認受性,台灣民眾對於“轉型正義”符號的認可度頗高。究其原因,“轉型正義”就其本意而言,在台灣地區仍有其重要價值。

  第一,“轉型正義”符合台灣社會清算“威權政體”的社會共識。台灣地區無分階層、族群都是“威權政體”的受害者。對於“威權政體”的清算,已經成為台灣民眾的共識。台灣地區各階層、各族群,即便是在“威權政體”時期表面的“受益者”事實上也都背負著沉重的壓力與負擔。通過清算“威權政體”,形成台灣社會對於政治體制、生活價值的新共識,是台灣社會轉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台灣民眾的一種政治自覺。沒有這種政治自覺,台灣民眾不可能承受“憲政改革”的壓力,也不可能將民意轉化為支撐台灣民主轉型的動力。“轉型正義”在根本上符合台灣社會的根本利益,因而台灣地區具有較高的認受度。目前,台灣地區對於“轉型正義”的批判,大多是一種修補性、矯正性的批判,而非否定性、廢棄性的批判。

  第二,“轉型正義”切中部分台灣民眾的心理,有著一定的撫慰與補償作用。“威權政體”對於台灣民眾造成了巨大的痛楚,這種痛楚不僅是心靈上的,而且也體現在具體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上。一部分台灣民眾切切實實地遭受到了利益損害,被拘捕者有之,財產被侵犯者有之,流離失所者有之,失去生命者有之。“轉型正義”的直接目的,就是對這部分台灣民眾或其家屬予以補償。儘管物質的補償遠不能抵消“威權政體”對台灣民眾造成的創傷,但畢竟能夠形成一種撫慰。因此,相當一部分台灣民眾對於“轉型正義”充滿著期待。

  第三,“轉型正義”促進了台灣社會對於自身歷史和定位的反思。“威權政體”對於台灣社會造成的傷害和損害,對於台灣民眾梳理了反思的標靶。在威權政體之下,每個人都是受害者,但並非每個人都是無辜者。從“威權政體”走向“民主政體”,台灣自身的歷史方位發生了變化,台灣社會對於自身歷史和定位的思考也逐漸深化。而在這種認識深化的背後,“轉型正義”無疑有著推進作用。“轉型正義”所帶來的民主、法治、人權等理念以及公平、正義、平等等價值,成為台灣自我定位、自我反思的基準與素材。

  “轉型正義”對於台灣地區有其積極意義,不可因民進黨的倒行逆施,而否定之。然而,如果延續民進黨“轉型正義”的思路,“轉型正義”必然黯然收場。推動“轉型正義”的轉型,已經成為台灣社會不可不思考的重大問題之一。“轉型正義”的轉型,有三點前提應當明確:其一,“轉型正義”的本質是對過去五十年“威權政體”的反思,這至多是一種社會理念和生活價值層次的,而不是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層次的,不能以“轉型正義”為名、行“去中國化”之實的舉動;其二,“轉型正義”的解釋權和執行權應歸屬於台灣民眾,而不能操持於個別黨派之手,台灣民眾對於“轉型正義”的思辨、討論與共識,是實現“轉型正義”的民意基礎和保證;其三,“轉型正義”應當以實現台灣地區各階層、各族群的和解與共識為目的,階層對立、族群分裂不是真正的“轉型正義”,不應以民粹化之手段推進“轉型正義”。

  民進黨蔡英文推行的“轉型正義”未必是真正義。這類“轉型正義”只會將台灣地區推向族群更加對立的深淵,只會將台灣地區推向民粹化更加盛行的深淵,只會將台灣地區推向以民進黨的“新威權”取代“舊威權”的深淵,最終將台灣地區推向“台獨”的萬劫不復之地!“轉型正義”未來何去何從,任何對台灣前途命運負責任的人,都應當對此進行認真的思考。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4月號,總第232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