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慧珠、裴利、馮稼時。(中評社 張峩寧攝) |
中評社台北3月24日電(記者 張峩寧)應台灣官方邀請訪台的美國前國防部長裴利(Dr. William J. Perry)上午在演講時稱,台灣面對軍事威脅,必須依賴傳統武力保衛“國家”。台灣是個相當有戰略性“國家”,同時也是美國緊密盟友。他也強調,國防工作應將重點放在政策議題和透過外交解決問題。
裴利為美國史丹福大學“預防性防禦計劃”(Preventive Defense Project)主持人、研究預防外交領域的知名學者。曾於克林頓總統時期擔任美國國防部長,在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時,促成克林頓總統派遣兩航母戰鬥群巡弋台灣海峽周圍。
裴利於24日上午10時在“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2樓國際會議廳以“我在核戰邊緣的旅程”(My Journey at the Nuclear Brink)為題發表演講,外交學院洪慧珠副院長、史丹福大學國際研究所研究員馮稼時(Dr. Thomas Fingar)共同主持。呂秀蓮、前“國安會秘書長”張旭成等人前來聆聽。
被問到1996年台海危機發生時,若是美國總統會怎麼做?裴利表示,當時他說服克林頓派遣兩航母戰鬥群巡弋台灣海峽周圍,確保台海防禦機制為最強,得到中國大陸的重視。另一方面,他們也在同時間確保中國大陸知道美國仍希望外交手段為最先選擇。
裴利表示,儘管冷戰遠離,但時至今日世界上有兩種核能威脅,一為潛在的地區性核武威脅,如前陣子巴基斯坦對印度的核武威脅,動搖全世界社會政治安定。另一為全球性潛在核武攻擊,現今世界上有約一萬五千枚核武彈,每顆殺傷力都不可想像。
他認為政策面的去核,第一步就是減少對核武的依賴。因此,專家對核武破壞力的教育應普及到網路上。他認為,這個世代製造了核武問題,但是是下個世代的責任是去解決核武問題。且解決的第一步就是讓大眾了解核能、核武是什麼。
他相信政治行動主義或許能消退核武的威脅,但不會完全消除。這也是為什麼過去三、四年他花了許多心力在教育大眾,試圖從各種管道接觸更多年輕人。
裴利22至25日訪台,同行學者包括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院(SAIS)、中國研究計劃主任藍普頓(Dr.David M.Lampton)、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副會長白莉娟(Jan Berris)、史丹福大學預防性防禦計劃行政主任高登(Deborah Gordon)等,今也出席這場演講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