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中評社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3月29日電(作者 張亞中)台灣孫文學校今天發表“329青年節”感言如下:
我們會再度奮起---向黃花崗的烈士致敬。
在青年節談黃花崗,總有一種很特別的鄉愁。這是一個久已被遺忘的日子與地點,黃花崗聽起來早沒有桐花祭來得響亮,當革命的世代已遠,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是沒有鄉愁的。沒有鄉愁當然是一種幸福,幸福往往就在一杯濃濃的咖啡香裡,也在一曲五月天的凡人歌中。這是迷人的小確幸!
回顧總是沈重的,那一個個被鐫刻在黃花崗歷史中的名字,據說叫做黃克強,叫作喻培倫,叫做……,還有一個好像更悠遠深沈的名字,叫做林覺民吧!這些名字到底是個什麼概念呢?在台灣的某個年代裡,許多人嘴巴裡常掛著“意映卿卿如晤”,這曾是某些人淒美的回憶,但它早成了現代愛情故事裡被封存的橋段。於是,據說有一些參與創建中華民國的“烈士”,就在一個屬於“中華民國”的國度裡,被當成灰飛煙滅的歷史灰燼!
烈士不僅不容許被當成灰燼,那些為國家民族奉獻的英雄偉人也必須是歷史記憶中的一部分。請看看美國拉什摩爾山裡那幾個高懸在高山之巔的頭像吧!美國開國的幾位英雄就這麼天天被萬千遊客緬懷著,而大家緬懷的何嘗只是那幾位英雄呢?其實更是由那幾位英雄所代表的美國精神。於是,這精神就這麼代代被承傳、被喚起,因而成就了今日的國度。然則當烈士被當成灰燼,犧牲奉獻者遭人唾棄,這個國家的精神與靈魂能夠不被抽乾,能夠不成為行屍走肉嗎?
今天,年輕人早已不知道我們的國家從何而來,或曾遭逢多麼險峻的局面,於是也就不會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不會知道有些東西是必須要付出鮮血生命去爭取維護。正是這種徹底地遺忘,讓我們聽到了“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一年來,這“漁陽鼙鼓”正以“轉型正義”為名,鋪天蓋地,一路掩殺過來,準備先殺掉我們的黨,繼而毀掉我們的國,最後則是要從這塊土地裡滅掉我們的族,“自由”在這裡已經被某些野心分子當成為所欲為的擋箭牌,“民主”也成為這些野心家清除整肅異己的工具,然則大家是否聞到那凜凜的殺氣呢?
朋友們!在這個危險的時刻,召喚大家一起緬懷發生在一百零七年前的那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歷史,可不是為了什麼懷古的閑愁,不管我們是否還年輕,都該知道,我們的黨、我們的“國”、我們的族都正遭逢另一次危機,需要我們以黃花崗那群年輕的心,再做一次同樣的拼搏了!不為什麼,就為了我們衷愛的黨、熱愛的“國”、和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朋友們!相信您一定同意,對“中華民國”而言,“329”當然比“228”重要太多了,這才真正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就讓我們一起在這個歷史的時刻,面對烈士英靈,誓願為我們苦難的“國家”再度奮起吧!
孫文學校總校長 張亞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