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言人季節,台大政治所碩士,國民黨黃復興黨部委員。(中評社) |
蔡孟凡也表示,蔣中正堅忍不拔以及埋頭苦幹的精神足以成為當代的領袖,從西安事變當中可看到,蔣認為自己“可以放棄革命職務,但不能放棄革命責任”;從1949年的潰敗當中也沒能動搖蔣的信心。在他眼中,那只是暫時的挫折,他不時都想著國家統一與光復大陸。
蔡孟凡表示,以青年人的角度來看蔣中正,雖然其獨斷的作風,總是連結到了白色恐怖與228事件,但對於我們來說,其實感受度是不深的,這也反應了青年人對於歷史的不重視,就連我自己本身,也只去過大溪兩蔣文化園區一次,對於蔣家並沒有特別的感覺。但是,從蔣的人格特質與一生為“國奉”獻來看,絕對是當代繼孫中山之後偉大的領袖了。
蔡孟凡認為,現在的民進黨政府推動的轉型正義,想藉由去蔣化進一步去“中華民國”化,最終目的是去中國化,而這樣子實際上其實就是在摧毀我們的“國家”,我們不應該對於“中華民國”的想像只有台澎金馬,放棄自我的話語權。
蘇恆表示,蔣中正對台灣的貢獻良多,但是對現在年輕人的影響卻是零,究其原因是國民黨在過去從李登輝執政開始,在教育上並沒有對蔣中正多所描述,年輕人認識蔣中正的唯一途徑不是藉由國民黨對蔣中正的歌功頌德,反而是因為民進黨對蔣中正的大力醜化所以才讓年輕人認識蔣中正,對90年代的年輕人來說好一點的認為蔣中正所代表的意義所代表的不過是硬幣上面出現的一個人,差一點認為蔣中正就是個殺人魔,就是個東方希特勒。
蘇恆說,蔣中正之於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就如同華盛頓之於美國,華盛頓因為蓄黑奴問題所以被稱為“一個不完美的神”,但是華盛頓對美國人而言還是一個偉人,可是蔣中正在台灣,連國民黨都說他是一個有功有過的凡人,這樣的凡人要如何讓新生代的年輕人尊敬他、敬畏他?政治和宗教一樣,追求的就是一個信仰,唯有信仰才可以把人民團結起來,當人民對蔣中正有信仰,才會對“中華民國”有信仰,但是摧毀這個信仰的不是民進黨,反而是應該要捍衛“中華民國”的國民黨一手摧毀了這個信仰,如果有一天兩岸開戰了,“中華民國”一定會戰敗,原因不是因為我們的軍力不夠強、不是因為我們的人數少,而是因為我們的軍人已經不知道該為誰而戰、為什麼而戰。
民進黨總是用228事件和白色恐怖來攻擊蔣中正,但是當我們仔細去探究這兩個事件後會發現,蔣中正在228事件和白色恐怖中所扮演的角色似乎和民進黨所說的有很大的出入,民進黨說蔣中正不應該派兵到台灣,但是在228事件發生後,台灣社會陷入了動盪不安,試問,如果今天台北市被暴民包圍了,蔡英文難道不會派兵出來嗎?而當21師登入台灣的時候,蔣中正曾經發一篇電報給陳儀,要求嚴禁軍政人員施行報復,這樣的蔣中正不是和民進黨所說的蔣中正有出入嗎?現在的民進黨意圖通過保防法,理由是因為台灣現在有5000名共碟潛伏在台灣,如果這樣的理由可以讓民進黨通過保防法,那試問,在那個“中華民國”危急存亡之秋時,針對共諜實施白色恐怖的錯誤又在哪裡?在非常時期施行非常手段,在那個悲哀的大時代底下,這是必要之惡。
蘇恆表示,在台灣,真正緬懷領袖的其實不是國民黨,因為國民黨從2008年執政以來都不願意提到蔣中正,反而是一天到晚罵蔣中正是獨裁者的民進黨才是最緬懷蔣中正的人,但是民進黨不僅僅是緬懷這個“獨裁者”,民進黨現在正在彷效其作為。
邵磊表示,長期以來,綠營一直以不同方式多次推動“去蔣化”,尤以2000年和2016年獲得執政權時最為明顯。陳水扁時期不僅倡導各地拆除蔣公銅像,甚至還透過行政命令,將中正紀念堂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在蔡英文政府“轉型正義”的號召下,“去蔣化”再一次如火如荼。繼台北中正紀念堂停播《蔣公紀念歌》、國父與蔣公文宣品被下架、討論錢幣去“國父”與蔣公畫像後,台灣多地又發生拆除或潑漆蔣公銅像事件。對於台灣的“去蔣化”運動,我想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來分析,即:“轉型正義”、“去“中華民國”化”與“去中國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