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家(網絡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4月21日電(記者 束沐分析報道)今天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就職滿三個月的日子,距離去年11月8日贏得大選也過去了近半年的時間。回顧特朗普上後的近一百天,如果說在上任之初立馬退出TPP、頒布“禁穆令”等舉措可以稱為“雷厲風行”的話,那麼最近一段時間對朝鮮和敘利亞的言辭與行動則可以概括為“能屈能伸”。可以說,經過近半年的摸索,特朗普政府亞太政策的首輪“壓力測試”已幾近完成。
對於一個新上任的領導人而言,在履新期內做什麼、說什麼可謂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有的選擇察言觀色,少說話多了解,鴨子劃水般地熟悉情況,有的選擇高調出擊,信奉“不打不相識”的原則,盡早搶占有利位置。無論採取何種選擇,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在任前政綱的基礎上有所調整,制定切實可行的內外政策。
同樣,特朗普也無法回避這個問題。何況他又是商人出身,更需要逐步熟悉和掌握國際政治圈中或明或潛的各種規則。因此,在他勝選近半年、上任近百日的“學習期”內,這位老道的美國商人以他獨有的風格展開了一場壓力測試。他首先從亞太地區下手,以試探、施壓、接觸、挑釁等多種手段的排列組合,大致摸清了亞太各方的底牌與籌碼,為接下來確定東亞事務負責人選、制定系統的亞太政策創造了條件。
眾所周知,美國號稱戰略利益遍布全球,為何特朗普要把亞太選為首輪壓力測試的試驗場?首當其衝的是,朝鮮半島緊張局勢持續升級。作為重要當事方,美國注定無法旁觀,時局逼迫特朗普不得不出手介入亞太。更重要的是,太平洋長期以來是美國眼中的“內湖”。而且亞太地區有著中國、俄羅斯這兩個世界級大國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區域級大國,戰略利益交錯重叠,安全問題敏感脆弱,亞太發展又與美國國內經濟形勢息息相關。此外,奧巴馬“再平衡”政策留下的爛攤子急需收拾,新政府在亞太的一舉一動都被國際輿論高度檢視。可見,對於特朗普而言,亞太占據著美國對外政策的半壁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