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文端。 |
中評社香港4月24日電/民主黨主席胡志偉有意表達修補社會撕裂、實現社會和解的願望,不應該否定。但他提出的“特赦論”超越了香港法治的底線,難免受到多方面的批評。事實上,中央講團結包容,有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原則底線;香港社會講團結包容,也有法治底線。
綜合泛民人士近期提出的和解要求,很多都超越了中央和特區政府所能接受的原則底線。古人說得好: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只有守住底線,大和解才能名正言順,行得正、走得遠。提出超越底線的要求,既是給大和解製造障礙,也是給林鄭月娥施政製造障礙!這樣提出大和解,不僅行不通,而且會招致責難和批評。胡志偉“特赦論”帶出的教訓,值得各方面尤其是泛民人士重視。
泛民和解要求一再超越底線
胡志偉提出的“特赦論”觸發軒然大波,引起社會極大反彈,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從法治上講,外界關注“特赦論”干擾正在進行審判當中的佔中案件,變成行政干預司法,損害法治核心價值;從社會公義上講,佔中嚴重破壞社會秩序,惡劣影響至今未消。如依“特赦論”所言一律特赦相關人士,是以政治取代公義,自然不得人心。
雖然說,胡志偉提出“大和解”方案,表達修補社會撕裂、期盼香港走出內耗空轉泥潭的願望,符合香港的主流民意,但特赦建議直接衝擊香港的法治底線,即刻被社會普遍否定。“特赦論”遭遇說明,和解不講原則底線,會動搖香港穩定和發展的根基,香港社會並不接受。
需要留意的是,泛民近期提出的和解要求,很多都超越了中央和特區政府所能應允的原則底線。22名泛民立法會議員早前發表聯署聲明,希望與林鄭對話,但同時提出5項前提,包括要求對方需先同意促成中央收回“一國兩制白皮書”、撇開“8.31”框架重啟政改、撤回對幾名泛民議員的司法覆核等。泛民提出的這些和解前設,都直接牴觸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及香港法治的原則底線,可以說是不可能達到的要求。
中央提團結包容有原則底線
鑑於香港社會撕裂嚴重,窒礙香港的發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時,明確提出了“團結包容”的施政要求。需要強調的是,習近平同時也要求林鄭和新一屆特區政府“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這也是中央要求林鄭施政“團結包容”時必須堅持的原則底線。
毋須諱言,香港確實存在排斥“一國”、不尊重基本法的問題,極少數人甚至公然打出“港獨”旗號,直接衝擊一國兩制的底線。中央明確要求行政長官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堅決維護國家統一,就是要確保香港的一國兩制實踐“不走樣、不變形”。這是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不能有半點的含糊和妥協。泛民提出超越中央原則底線的要求,不僅是給大和解設置障礙,也是給林鄭施政出難題。這樣的做法毫無建設性,和解亦無從談起。
大和解需從做實事開始
香港發展停滯不前的主因,是受到泛政治化的困擾。香港目前經濟民生問題千頭萬緒,市民希望以特首選舉為契機,以新思維、新方式化解兩極對立,團結包容,促進和諧,切實推動香港經濟和社會民生健康發展。因此,要促進大和解,首先要擺脫泛政治化的干擾,集中精力處理好經濟民生等議題,讓社會重回正軌。在這個基礎上,各界再就具爭議的政治議題展開討論,尋求共識。這才是市民所期待的大和解,任何和解方案都應抓住這個主軸。
守住底線,就是守住香港一國兩制實踐和社會發展的根基,唯有如此才能切實回應大和解主流民意,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得到中央的支持,才能行得正、走得遠。社會各界期盼香港走出內耗空轉的困局,只有貫徹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原則,放下意識形態桎梏,以香港整體利益大局為重,共同消弭分歧,團結包容,勠力同心,讓香港重整旗鼓,方能真正促成大和解,香港的發展也才能行得正、走得遠。
作者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長、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盧文端。
(文章来源:明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