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營利為目的大量幫人代購,則屬於未經授權進行工作。通過微信、淘寶等在美國進行代購的行為,與在餐館打黑工等行為相比,較為私密,且交易結算多在中國進行,不易被覺察。然而,這並不代表該行為合法,仍存在風險。”鄭毅說,儘管目前尚未有因代購行為敗露而導致非移民身份被取消的案例,但並不代表代購行為無跡可查。代購需向海外寄出大量商品,同一人名和地址長期寄出大量的包裹,有可能引起海關察覺,進而根據姓名及地址順藤摸瓜,查出無工作許可而從事代購的人。
鄭毅說,因代購導致非移民身份出問題的案例尚未出現,但不代表萬無一失。一旦被留學國家的政府發現非法工作,後果將非常嚴重。
於娜曾在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與國王學院攻讀碩士學位,認識不少從事“副業”的留學生。她對《法制日報》記者說:“代購行業游走在海關稽查的邊緣。此前發生過澳大利亞留學生因為代購奶粉受到移民局警告的事件,還有人從國內買了手機殼想要帶到國外售出,被國外海關處以高額罰款。許多‘副業’活動涉及的報稅、納稅、食品安全監管和非法經營等問題非常複雜,一不小心就會‘踩雷’。另外,不同留學國對留學生從事兼職工作的要求和許可度也不同。”
此外,還有這樣的案例值得參考。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做代購,因違反日本的有關規定被遣返。而這件事是被房東舉報的。
除了留學國的種種關卡,海關也是留學生代購需要面對的。
在韓國留學的李小慧(化名)身邊也有很多中國留學生做代購。“因為不了解法律,所以即使有什麼行為和法律不符,自己也蒙在鼓裡。”李小慧說,通過聲稱“自用”而蒙混過關,或者將過海關的程序完全外包給他人,使留學生的代購行為往往游走在法律邊緣。一種為人們普遍採用的方式就是拆掉商品包裝,消除“商品”痕跡,形成“自用”效果。
“另一種常見的方式就是將代購物品的郵寄外包給專門的快遞公司。我們在論壇上認識了一家專門做國際快遞和清關的公司,我們將商品交給快遞公司,他們讓商品過海關並順利交到消費者手上。”李小慧說,“為了減少繳稅的可能性,我們一般會將商品單件郵寄,商品價值盡量控制在5000元以內,這樣就不用繳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