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伍胥山公所中文書記伍俠儒展示最後一根路釘和紀念章。(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這項好心義舉,卻在文物運輸中遇到了難題。
按照英國的法律,文物出口必須要有證明。
但是單聲的藏品,大多是在英國拍賣所得,有些已經有幾十年的跨度了,找到當年的“證明”談何容易?
再難也要做,好不容易收齊“證明”,要運到中國,才是真的回家啊!
單聲約請英國最具權威的文物運輸公司進行托運。
322件文物,每一件都專門定制塑料模具,以防運輸途中磕碰,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每件文物再單獨放入木質箱子固定,最後集合在29只巨型木箱中,分兩次運抵中國。
經過南京博物院專家的鑒定和標注,“寶貝們”終於落地家鄉泰州。
歷時近兩年時間,單聲終於達成“最初的夢想”——博物館免費對游人開放。
只要有心,都能盡一份力!
旅居加拿大的僑胞伍俠儒,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人物”,可他卻是台山市博物館工作人員最熟悉的華僑之一。
雖然已經八十多歲了,但他每次回到中國都把自己的藏品帶一點回來,已經給台山市博物館捐獻的了兩百多件藏品。
他最傳奇的一次經歷,莫過於解密“溫哥華伍胥山公所”內的閣樓了。曾經被廢置的閣樓,在他的堅持下保留下來,也讓華僑華人愛國歷史重見陽光。
伍俠儒用兩周時間仔細檢查其中文件,發現了保留完好的致公總堂籌捐贖實業於民國八年(1919年)發出的收條。
印證了這樣一段過往:
孫中山於1911年2月抵達溫哥華,溫哥華華僑華人積極籌餉。
維多利亞致公堂將本堂建築連地皮抵押,籌得加幣12000加幣,捐助“黃花崗”起義。起義後,洪門需要自己籌款,贖回抵押物業。
伍俠儒的“新發現”,肯定的不只是自己、更是歷史上千千萬萬華僑華人,對故土的熱愛。
更多僑胞在行動!
積極收集歷史碎片的僑胞,還有許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