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范雨素成名之初,有人指出“范雨素文本的社會價值大於其文學價值。”而《皮村過客》中,范雨素丟失的恰恰是對現實生活的強烈介入與關注。
雖然新作描述的還是普通人、還是皮村,但是寫作者的視角發生了很大變化,看上去她更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臧否每個人;她甚至欲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讀者頭上,強迫讀者接受,而缺乏對這些人物耐心、細致的描摹。
這樣的范雨素執拗、固執,敘事失去公共性,就變成了個人囈語。這不是公眾所期待的范雨素。
對很多人而言,范雨素的底層標簽無法撕掉,不管她是否喜歡這個標簽。
遺憾的是,在范雨素新作中,讀者無法看到這些皮村眾生的真實想法、真實生活狀態,也難以令人產生共鳴。從某種意義上說,失去對生活的深度關注與公共性,這就是她新作失敗、被輿論拋棄的最根本原因。
有人說,這就是她的正常水平,言外之意是說,一個草根寫作者的水平不過爾爾,大有將其“打回原形”的意思。不過,這種傲嬌的精英姿態頗不厚道。畢竟,不是每個人的作品都能保持在一個相同的水準,有高潮、有低谷,這也算是常態。
我們也不能用一篇文章否定范雨素日後的創作。
這卻也給范雨素們提了一個醒,如果對文學有夢,還想走的更遠,還是要沉靜打磨。輿論場對個人的關注往往率性而來,急速而去。
這些年有很多草根逆襲成功的,如筷子兄弟,現在儼然已經成為主流音樂人。但是,也有一時成名,卻又泯然眾生的。我們已經不知道,應該去哪裡才能看到旭日陽剛,西單女孩正在北京郊區的房子裡宅著,龐麥郎的歌聲還在,人早已無影無蹤。
我們真心不希望,范雨素變成龐麥郎。在很多人的期待議程中,每一個讓社會驚艶到的底層明星,都應該得到應有的回報,而有更理想的生活,但是,這一切,還是取決於他們自己,是否具備了和社會在未來繼續互動下去的能力。
曇花一現,不是草根逆襲成功,最多只是大眾傳播時代一次性的快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