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新華社圖片) |
中評社北京5月21日電/英國主流大報《金融時報》19日紙質版和網絡版同時刊登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題為《“一帶一路”主張開放包容發展》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日前,聚焦互利共贏經貿夥伴關係的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行。“一帶一路”倡議在英國也引起了廣泛關注。同時,我最近在英國媒體也讀到了一些對“一帶一路”建設存有誤解的文章,有人擔心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是“單向”而非“雙向”。我認為這種擔心是沒有道理的。
首先,關於中歐班列空返的說法不準確。今年一季度,中國海關共驗放中歐班列62列,貨物共2850箱,總重35027噸,空箱率僅為11.4%。與去年同期相比,集裝箱數量增加近2倍,空箱率卻下降一半多。
其次,中歐班列返程不僅貨量增加,貨品也更加豐富,新增了橡膠製品、輪胎、發動機、變速箱、機器人、鋼帶等產品。中歐班列空箱率下降的原因很多,包括世界經濟形勢趨好,進出口貿易增加,鐵路運輸日益得到市場認可,各國口岸合作提供通關便利,等等。
中歐班列自2011年3月開行以來,目前已累計開行3000多列,中國國內開行城市已達27個,覆蓋21個省區市,到達歐洲11個國家的28個城市,到2020年將達到年開行5000列左右。此次高峰論壇上,中方同多國達成深化中歐班列合作協議。
第三,“一帶一路”倡議的好處遠超出鐵路集裝箱。該倡議提出4年來已經帶來了令人鼓舞的變化,與中國的貿易和來自中國的投資有助於在沿線國家創造就業機會並推動增長。2014年至2016年,中國同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服務貿易比例提升,未來還將有更多服務貿易的合作空間。
第四,在投資方面,中國對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中國企業已經在20多個國家建設50多個經貿合作區,為有關國家創造近11億美元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此次論壇上,中國同30多個國家簽署經貿合作協議,並宣布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
中國企業走出去,不是“單向”地對外轉移產能,更不是把“過時”和“污染”產能轉移出去,而是採用一種新型的“雙向”合作方式,充分吸收當地國家建議,大家共商、共建、共享。
現在“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從初期的摸著石頭過河,逐步過渡到基本框架更加清晰,工作方式更加明確,合作共識更加廣泛,建設成果更加豐富的新階段。
英國是“一帶一路”重要參與方。英國擁有發達的金融業和成熟的法律、咨詢等專業服務業,擁有世界一流的智庫、媒體、教育機構以及科研創新平台,將在“一帶一路”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因此,“一帶一路”建設是“雙向”的,沒有排他性,是一個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合作倡議,歡迎各國參與其中。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