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今年多所高校“大類招生” 拓展選擇空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22 11:35:28


 
  “大學存在的主要價值就是為了未來,培養下一代傳承文明,促進人類進步。”為此,北京大學副校長、教務長高鬆介紹,未來有很多不確定性,碰到的問題更多的是一些複雜的、綜合的、全球性的和經常變化的。這些問題常常不是一個單一學科或者一個人能夠獨立解決的,未來給大學的人才培養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大學須應時而變。

  強化基礎——重視通識與專業核心能力

  熟悉高等教育的人都知道,這些年,各高校,尤其是重點高校都在進行本科生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在今年的校園開放日上,通識教育、加強基礎、促進交叉,成為各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關鍵詞。

  據介紹,北大正在進行一次大的教學方案的修訂,突出特色是凝練了專業核心課程,即這個專業應該具備的,最重要的基礎的知識和能力的構架。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中,最底層為公共基礎課,之上是學科基礎課,即大類平台課,再之上為專業核心課。在此之上,還開設有專業方向模塊以及交叉學科的模塊,再往上是榮譽課程。基於這樣一個框架,學生進入學校後,如果有非常明確的專業方向,就可以一路向上。但是如果有些同學進入北大之後還有一些別的興趣和愛好,那麼他可以選擇專業的模塊或是交叉學科的模塊,也可以通過學習兩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拿到一個主修專業學位和一個輔修專業學位。

  “這就意味著,基礎必修的部分占到學分的50%—60%,其餘的40%—50%是自主構建。之所以做這樣的設計,是在強化了基礎課程之外,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未來發展構想來選擇自己的學習模塊和學習內容。”北大招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同樣是本著這樣的思路,201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新一輪的大類培養改革中,也更加重視學科交叉能力的培養和通識與專業並重的綜合素質培養,通過培養方案的修訂,實現從專業教育向通識與專業並重的個性化培養轉變。“在一二年級進行通識教育,實行寬口徑、大平台的專業設置與培養。經過一年的培養,將充分尊重學生個人志願,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在老師的專業指導下選擇專業學院繼續學習,二年級結束時在專業學院內選擇心儀的專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馬進喜介紹。

  “如果專業興趣發生改變,學生仍可在此後的學習年限內,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專業轉換。”馬進喜說,“這些舉措不僅提高了大一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學院的辦學積極性,更加符合當前學科交叉、專業界限淡化的高等教育改革趨勢,符合一流高校的本科人才培養發展方向。”

  大類招生——拓展學生專業選擇空間

  今年,全國多所高校實現全部大類招生,以清華為例,2017年,清華大學將納入本科招生的所有專業整合為16大類,分別為:建築類,土木類,環境、化工與新材料類,機械、航空與動力類,能源類,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自動化與工業工程類,數理類,化生類,經濟、金融與管理類,人文與社會類,法學類,藝術類,文理通識類和臨床醫學類。學生填報志願的時候將需要按照專業類來填報,在大一年級,所有學生將接受大類統一的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導引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等,在大一結束前完成專業確認,並在大二進入相關院系開始專業學習。

  北航也將按照航空航天類和信息類等八大類招生。對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徐惠彬認為,“實施大類招生,讓學生在培養中獲得更多的自主選擇權是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符合一流大學的本科人才培養發展方向。”

  “大類招生既減少了考生填報志願的盲目性,又給了考生更大的選擇自由權,打破了學科界限,有利於交叉型、複合型、高素質人才培養。”劉震介紹,“同時,大類招生、培養和管理改革對高考改革省份浙江和上海的考生也是一大利好。因為按照新高考改革方案,不再有報考哪個學校的說法,而是直接按照專業填報志願,比如浙江考生最多可以填報80個專業平行志願。按照大類進行招生後,減少了考生的志願填報難度,同時也兼顧了考生的專業選擇空間。”

  尊重學生的個性選擇也是今年高校人才培養理念一個突出的特色。北大開放了共享的課程資源,允許學生在全校範圍內選課,同時,擴大轉系轉專業的自由度。

  北京師範大學也允許學生進入學校後進行專業的二次選擇,不僅不設轉出門檻,且可跨文理大類。在第一、第二學年末,學生可自主申請,經擬轉入院系考核,為確有專長的學生轉換專業。此外,學校還設置自由選修學分,學生有機會根據個人發展規劃和興趣愛好,跨專業、跨年級選修全校各專業的專業必修和選修課程,為優秀本科生設立高級研修課程,開放研究生學位基礎課程,滿足學生發展需求。

  “本科教育應該打破以院系為基礎的教育模式,給予學生更多選擇。”各高校教學負責人都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所有的招生以及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背後的指向是培養什麼樣的人。

  多年前,胡適先生曾對教育的本質有過很詳細的比喻,他說“教育是戴一副有光的眼鏡,戴上這副眼鏡之後,就能看到從前看不見的東西,看到人家看不見的東西。大學也是如此,一個受過大學教學的人應該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客觀判斷和系統推理。”

  “大學育人要實現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的‘三位一體’”,劉震介紹。對此,高鬆進一步闡釋,“我們的大學教育要為學生的未來一生奠定基礎,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己,學會獨立思考、分析判斷、清晰表達、合作溝通、實踐創新,學會擔當負責,學會在未來生活中想要學習掌握任何事物的能力。”

  (來源:人民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