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協議》得到中美這兩個最大的碳排放國的簽署,至此才有了真正的意義。
在那之後的一年間,全球經濟增長率高達3.1%,但能源相關的碳排放量卻連續第三年持平在321億噸的水平。這一成績的關鍵便是在於中美兩國的努力抵消了印度、印尼等其他發展中國家碳排放的上升。其中美國2016年經濟總量增長1.6%,碳排放下降3%,中國經濟總量增長6.7%,碳排放下降1%。
習近平和奧巴馬在一年多以前的那次會議上達成的共識,以及2016一年的具體落實,讓全世界看到了中美兩大國通過合作,將世界推向正面發展趨勢的可能。
好景不長,美國在努力參與了一年多的時間之後,再次回到了之前拒絕合作的態勢。作為全球碳排放大國的美國退出,令全球氣候治理的根基受到嚴峻挑戰。
沒有美國又如何?
所幸的是,無論是中國、歐洲,還是世界除了敘利亞、尼加拉瓜、和美國以外的所有195個國家和地區,都已做好了共同面對這些挑戰的決心和準備--即使沒有美國的參與。
再回到美國本身,華府在2015年12月簽署《巴黎協定》之前一直反覆的姿態本就已經招致全球不滿,而如今在簽署之後卻又再次反悔的決定,已經不僅僅是違背世界共識這麼簡單,而是螳臂當車,悖逆了全球發展的方向。
美國作為人均碳排放量最高國家之一,其不願輕易捨棄自己揮霍資源的既有生活方式、不願與他國分蛋糕的態度,已經並且會持續對美國的國際形象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在此之餘,如今特朗普的決定也凸顯了美國利益集團強大而惡劣的政治影響力;更加凸顯了美國在政策制定過程中,明顯缺少科學精神的這塊短板。
美國人需要反思,美國有著全球最頂尖的科研水平,但是為什麼這卻沒能夠反映在國家政策制定的過程中?為什麼在美國媒體、政界和民間都不乏反對聲,學界每年發表全球數量最多、質量最高的相關論文的情況下,總統卻依舊可以通過這個影響到美國的國際形象、國際地位、經濟就業、以及未來幾十年發展的政策?
更荒謬的是,直到今天,這位總統甚至還未曾收回自己去年否認氣候變暖事實的言論,並且還能獲到不少華府議員們的支持。
這些都是很嚴峻的問題。在美國徹底調整自己的態度和內部分歧之前,當下這樣的美國,即使參與到《巴黎協定》當中,也未必利大於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