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網評:恢復高考40年 高考制度更具生命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07 00:18:01


1978年2月,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進入大學校門。這是清華大學1977級的學生在課堂上(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中評社北京6月7日電/網評:恢復高考40年 高考制度更具生命力

  來源:南方網 作者:茅畝 

  從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至今,彈指已是40載。

  作為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大事件,恢復高考的意義已遠遠超越了恢復高考本身。不僅對教育領域、改革開放和中國人的社會觀念產生了巨大影響,也深深作用於個體命運和未來。每一個人經歷過高考的人,都可以從中觸摸歷史的體溫,感受時代的脈搏,見證青春的拼搏,奮鬥的印跡。

  每一次記憶這個中國教育史上的大事件,都是對重視知識、重視教育的一次必要重溫;每一次記憶這個中國教育史上的大事件,都是對更加科學、更加公平選拔人才的一次深情呼喚;每一次記憶這個中國教育史上的大事件,都是對思想世界的一次洗禮。

  40年間,高考在改革中不斷前進,在爭議中不斷完善。有革新,比如高中畢業會考、“3+2”改革、保送生制度、高校收費、擴招、“3+X”改革、春季高考、自主招生、省市自行命題、網上錄取、面試直錄,等等;有爭議,比如,高考之存廢,一考改多考,等等。在革新和完善中,高考制度的歷史不斷變遷,高考制度的設計更趨完善,人們的現實抉擇也更加理性。高考制度的生命力,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蓬勃旺盛,有力實證著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0年間,高考不僅重申了知識改變命運,也宣示了技能同樣能夠改變命運。上大學,不單是進入高等學府,成為知識型學術型人才,選擇高等職業教育,成為技能型人才,也是上大學。知識與技能,沒有高低貴賤,雙雙通向成才成功。通過高考,大批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不斷湧現,“大國工匠”、“發明達人”、“創業先鋒”等,正在改變和矯正著人們的高考觀念與目的,豐富和充實著高考制度的內容和範疇,越來越賦予高考制度以新的意涵。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