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7日電/近日,美軍從範登堡空軍基地發射了一枚攔截導彈,目標是一枚從太平洋馬紹爾群島誇賈林環礁試驗場發射的模擬洲際彈道導彈。攔截導彈進入外層空間後,釋放出“外大氣層殺傷飛行器”,在太平洋上空摧毀了來襲目標。這是美軍首次進行洲際彈道導彈攔截測試。
科技日報報道,記者了解到,美國此次測試的陸基中段反導(GMD)系統,屬於美國反導體系中的核心部分,它來自於美國原來的國家導彈防禦(NMD)系統。美國反導體系還有其他三個部分,一個是海基中段反導(SMD)系統,即大名鼎鼎的艦載“宙斯盾”系統,另外就是“薩德”末段高空系統和“愛國者-3”末段低空系統。此次成功攔截洲際彈道導彈,預示著GMD技術有了新的提升,可以攔截所有射程的彈道導彈。
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王群教授對此表示:“在飛行試驗階段,美軍GMD曾做過一次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測試,因此準確地說,這次應該是它自2004年實戰部署以來,所進行的第一次洲際彈道導彈的攔截測試。試驗的成功,表明GMD防禦洲際彈道導彈已不再是紙上談兵,對世界軍事平衡和安全局勢都將有一定影響。”
陸基中段攔截難度大,成功率不足50%
談陸基中段反導系統,必須先了解洲際彈道導彈飛行的三個過程:初始段,即導彈發射後向大氣層外爬升的有動力階段;中段,即導彈重返大氣層前的自由飛行階段;末段,即導彈再入大氣層到落地的階段。中段反導攔截,就是說導彈在大氣層外飛行時對其攔截。在該段攔截有一定優勢,如彈道最長、平穩固定、能精確預測,攔截陣地設置要求低,提供的攔截時間長,攔截後附帶損傷小等。
然而,陸基中段反導並不簡單,需要天基、地基、海基等多個偵察預警平台對彈道導彈的接力探測與跟蹤。同時,還需要有大推力的攔截導彈高速飛向太空,以動能撞擊的方式迎頭攔截,這就像是“用子彈打子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