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8日電/2017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德國杜塞爾多夫落幕。引人關注和印象深刻的早已不是中國隊又拿了幾項冠軍,不但中國人少有擔憂,全世界都不再盯著這個缺少懸念的話題。中國乒乓球的優勢太大了,拿的冠軍太多了,弄得別人都玩不出名堂了,中國隊自己也覺得無趣,想出“養狼”的主意。近些年來,這樣的現象和輿論隨處可見,儘管說的是實情,也有些道理,但還是沒有找准良性發展的出路。
本屆世乒賽,出現了好的跡象。看台上座無虛席,觀眾看得如醉如痴,足以說明這項賽事是成功的,這項運動正在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以勝負和錦標為重,那是單純的競技;以競爭與融合求發展,才是體育文化。體育之所以是人類文明的行為和方式,正在於其中的文化內涵。乒乓球運動經過上世紀50年代末中國的近台快攻和60年代日本的弧圈球這兩項重大的技術突破,逐步形成兼具速度、力量和旋轉的大一統打法,幾代亞洲和歐洲運動員對此都有貢獻。
如今的大賽,沒人還能一招鮮吃遍天,無論琢磨出什麼絕招,很快就會成為大路貨,高手也只是在細節上具有特點,而不再是憑借秘密武器克敵。比賽就是比質量,對手會的自己也要掌握,力求在效果上超過對手。於是,才有了世乒賽上的精彩對決,有了歐亞對抗和直橫大戰,有了左右開弓的強力對衝,有了目不暇接的高速短打,有了滿場一浪接一浪的喝彩。
競爭與交流是體育的魅力。馬龍與波爾的中德男雙組合實力很強,但怎麼打也不及兩人在單打中狹路相逢拼得凶,看著過癮。日本隊娃娃球員平野美宇和張本智和打出了超過同齡選手的水準,此二人一個是從小接受中國教練指導,另一個本來就是中國孩子,他們的球技中注入了大量的中國元素。而中國小將樊振東的發球則讓人覺得有德國選手的影子。
一個運動項目,錦標和榮譽是不可能與對手共享的,但通過競爭達到技術交流,可以讓人深切感受其中的文化內涵。中國乒乓球需要的不是培養對手向自己挑戰,也不是刻意限制自身優勢,而是在交流融合中,共同豐富乒乓文化。不必“養狼”,勝於“養狼”,這是對自己、對對手、對乒乓球運動的尊重。(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