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8日電/全運會場館建設、改造不僅只為賽會需要,更多的將在賽後為專業運動隊、為天津高校師生及全民健身群眾服務。
“五一”前,建在西沽公園內的天津市紅橋區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中心包括體質測試中心、室內健身房、室外足籃球場、乒乓球長廊、充氣膜游泳館、健身步道等多種健身場地設施,老字號的西沽公園在健身的名義下已成為一座體育公園。
天津全運會比賽場館共有47個,其中新建場館22個、提升改造15個、利用現有場館11個。西沽公園內的健身中心雖不是比賽場館,但列入今年紅橋區20項民心工程體育項目之中。“全運惠民工程”有力推動了天津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加速了場館建設、組織建設、活動建設的步伐。
新建場館:降低運營維護成本
大型綜合性運動會會給舉辦地留下豐富的場館資源,借助籌備全運會,天津將全市的體育設施資源清晰地梳理了一遍,把規劃中的場館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速度大大加快。
據了解,天津新建場館中的10個高校場館和2個區縣場館實際上並不是為全運會新建,只是因舉辦全運會而將建設提前。涉及體育局的10個場館中,5個通過市場化運作,利用市場資源新建。
天津市體育局基建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姚國偉介紹,全運會場館建設、改造不僅只為賽會需要,更多的將在賽後為專業運動隊、為天津高校師生及全民健身群眾服務。在這些考量下,場館建設在布局階段就考慮了今後不同人群的需求、建築運營維護的節能、便利等直接關係未來賽後利用、對外開放的核心問題。
為賽後運營、維護的便利性,建設方對場館的地下管網以及室內的暖通、電力管道等做了三維圖紙的再現,在關鍵節點植入傳感器,賽後可以更完整地把場館交給運營管理團隊,今後一旦出現問題,會很明確地進行查找維修,降低運營成本。
惠民工程:盡早享受體育紅利
對於大多數市民來說,比賽場館或許暫時還不能進入他們的生活,但市政、健身設施卻與他們息息相關。為迎辦全運會,天津圍繞比賽場館和重點迎賓線、重點窗口地區、城市道路、城際鐵路和軌道交通等6類重點區域,實施了綠化、美化、淨化、亮化、細化五大工程,有力提升了支路裡巷和社區環境整治,實現了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全覆蓋。
作為全運會沙排和帆船帆板項目的比賽地,天津東疆港景區結合休閑旅遊而建的我國最大的人造沙灘景區,讓市民不用走出天津,就能享受碧海金沙帶來的樂趣。
西沽公園內的健身中心更是直接體現“全運惠民”,這裡常年活躍著30多支健身隊伍、近萬名健身群眾。過去,公園只是公園,健身全靠“自助”,園內的一座露天泳池也一度廢棄。“全運惠民工程”改變了這種狀況,兩年多來,廢棄十多年的游泳池經過修整改造並覆上氣膜,成為非常好的游泳館。隨著健身路徑、乒乓球場、籃球場、足球場、體質測試中心、健身步道等場地設施的陸續建成,這裡真正成了健身者的樂園。目前,除了游泳館、足球場等適當收費外,室內健身館每天只需要1元就可不限時使用,大部分設施都是免費的。
曾在公安系統工作的紅橋區體育局局長穆瑞秋喜歡將網格化管理方法引入全民健身服務體系,他說,以西沽公園為健身中心的“15分鐘健身圈”能覆蓋周邊3個街道的群眾。今年底,紅橋區還要擴展建成3個這樣的健身中心,這樣就能覆蓋10個街道,紅橋區也將形成“橫向到底、縱向到邊、層級分明、功能完善”的全民健身組織網絡體系。
服務體系:帶給百姓幸福感
天津市體育局局長李克敏說,像河東區富民公園、紅橋區西沽公園這樣的體育公園在天津具有典型性,天津市也號召所有的區,凡能改造提升的公園,都可以拿來建設體育公園,這是一項體育惠民的民心工程。
她認為,這些公園都屬於園林部門管轄,但體育部門只求所用、不求所有。園林部門通過專業化的管理讓公園保持優美環境,體育部門通過設施建設維護和活動組織,營造一個高檔次的免費健身環境,健身者能在繁花似錦的環境中健身,會有一種特別愉悅的感覺。
李克敏說,建好老百姓身邊的體育設施是一項民心工程,它不僅能給百姓帶來健康,也能給他們帶去更多的幸福感。對於管理部門來說,體育設施的投入並不大。這一模式讓公園更加生動,不只是簡單的景觀,還也增加了園林部門的自豪感和獲得感,是公園功能的延展。
據了解,“全運惠民工程”啟動以來,天津市每年的20項民心工程中體育元素越來越多。例如天津正在規劃建設50條登山步道,目前已在薊州區建好了20條,以戶外登山、鄉村旅遊推動鄉村建設。這些規劃深受當地農民歡迎,登山步道為當地的村子帶來了更多遊客,農民也通過這些設施及客流增加了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京津冀三地體育協同發展中,薊州區的登山步道正在嘗試與北京、河北的健身設施和步道接通串聯,在設施上實現“互聯互通”,方便三地的群眾健身交流。(來源:《中國體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