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盧邁:營養改善計劃應納入脫貧攻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11 12:43:39


  中評社北京6月11日電/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第一關

  當前,我國有4000萬兒童生活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他們的健康成長,關係一個個貧困家庭的未來和希望。

  “脫貧攻堅,不能讓貧困孩子在起點掉隊。”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盧邁說,經過多年努力,貧困地區兒童營養不良率由2012年的18.5%下降到15.4%,但仍是城市兒童的2.5倍,貧血率是城市兒童的3倍。

  “吃不飽”“吃不好”影響有多大?“營養不良對兒童的負面影響是不可逆的。”盧邁介紹,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長期關注農村孩子營養問題。研究表明,兒童時期蛋白質的缺乏可使智商降低10—15分,缺鐵性貧血可使智商降低5—8分。調查顯示,一些貧困縣兒童生長遲緩率高達20.3%,營養不良嚴重影響了兒童大腦、骨骼發育和智力發展,帶來的損失終生難以彌補。

  “消除貧困,要從娃娃抓起。兒童發展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第一關。”盧邁說,《全國營養報告2016》指出,在兒童營養方面每投入1美元,會帶來16美元回報。“每天熱乎乎的營養餐,不只是簡單的吃飯問題,能讓貧困地區孩子身心健康、快樂成長,為他們的終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為解決好農村孩子的吃飯問題,我國2011年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資金1591億元,覆蓋29個省份1590個縣的13.4萬所學校,超過90%的學校建起了食堂,受益學生總數達3600多萬。監測數據顯示,從2012年至2016年,受益地區11歲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別增長5.7厘米、5.6厘米。貧困地區學生營養不良、生長遲緩的狀況正在發生轉變。

  數據顯示,受益學生中,16%來自精准扶貧對象家庭,20%為父母雙方均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63%為父母一方外出務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