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網評:巴拿馬與中國建交 必然的意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17 00:13:09


 
  而細數2000年以來與台灣斷交的國家:馬其頓(2001.6.18)、利比裡亞(2003.10.13)、多米尼克(2004.3.30)、瓦努阿圖(2004.11.10)、格林納達(2005.10.25)、塞內加爾(2005.1.20)、乍得(2006.8.6)、哥斯達黎加(2007.6.7)、馬拉維(2008.1.14)、岡比亞(2013.11.14)、聖多美普林西比(2016.12.20)、巴拿馬(2017.6.12),不難發現,台灣的“斷交潮”集中發生在馬英九任期(2008.5-2016.5)之前與之後,而馬在任的八年內,兩岸一直保持“外交休兵”的默契。在岡比亞案例中,即使其主動與台灣“斷交”,大陸也耐心等到2016年3月才同意與之建交,算是對當時即將上任的蔡英文政府的警告。但聖多美普林西比和巴拿馬對台“斷交”,標誌著兩岸久違的“烽火外交”重啟,個中原因,除了民進黨公開挑戰“九二共識”底線因素外,利益層面,我們也要先算上一筆“斷交賬”。

  “斷交成本”的賬簿

   首先,要解釋一下為何以前的“烽火外交”對兩岸而言是“雙輸”:

  “烽火外交”是陳水扁政府實行的外交政策,主張台灣應在國際社會“四處點火”以爭取國際空間。而“烽火外交”政策之初,兩岸經濟總量差距並不明顯,甚至台灣的經濟在某些方面保有不對稱優勢,1990年台灣GDP相當於大陸的近一半,2000年仍相當於大陸的1/3,至2008年,台灣GDP相當於大陸的1/10,差距才明顯拉開。在兩岸經濟總量差距並不懸殊的情況下,“烽火外交”搶奪“邦交國”的後果就導致所謂“金援外交”,兩岸爭搶著給對象國好處,而後者則可僅以零成本的“政治承諾”為代價,黑了大陸再黑台灣,坐收漁翁之利。總之,“烽火外交”的結果是以兩岸“雙輸”為代價肥了第三方。

  其次,要解釋一下為何馬英九執政期間,兩岸“外交休兵”是“雙贏”:

  馬英九上台後,承認“九二共識”,以“外交休兵”代替“烽火外交”,兩岸關係轉暖,並且達成了一個默契——互相不爭搶對方的“邦交國”,即使有相關國家主動與一方斷交,另一方也不接受與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這種默契好處有三,其一是大大限縮了曾在兩岸關係上首鼠兩端的國家的漁利空間,因為主動和任何一方斷交都不會換來另一方的正向回應;其二是“九二共識”原則下,兩岸開始談判諸多合作機制,馬英九在中美之間的平衡外交使得大陸不用擔心台灣背後捅刀,而台灣的國際空間也得到巨大拓展,比如世界衛生大會之類的國際多邊會議,在北京默許下,台北都可以以“適當身份”參會;其三是為台海問題和平解決灑下希望的種子。

  最後,解釋一下為何現在重啟“烽火外交”是“大陸贏者通吃”而台灣“輸掉底褲”:

  然而,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上台後,一改馬英九的兩岸策略,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冰封。本次是大陸方面主動重啟“烽火外交”,聖多美普林西比和巴拿馬僅僅是開始。但本輪“烽火外交”的結果,可能會是大陸贏者通吃,而台灣輸掉底褲,原因有三,一來國際大勢所趨,當中國的“一帶一路”成為新全球化的不二選擇時,沒有幾個國家會為保持與台灣當局的關係而拒絕融入下一個時代;二來兩岸實力對比嚴重失衡,目前台灣GDP僅僅相當於大陸的1/20,軍力對比與1996年台海危機時更不可同日而語,這種情況下台方只能以更多的金援外交維持舊有“邦交國”,而大陸方面則只需靜待那些台灣喂不飽的“友邦”主動投誠,然後開始談雙邊項目合作即可;三來台灣內政極糟,外交空間也在縮小,民進黨通過“甩鍋”大陸轉移內部矛盾的做法已開始遭遇瓶頸,甚至可以說是赤裸裸地是侮辱兩岸人民的智商,而“金援外交”和入不敷出將導致台灣收支失衡,嚴重赤字,這些差額只有通過削減民生項目來補償,最終會鬧得島內天怒人怨,是民進黨在自掘墳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