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8日電/提起文學作品中的“父親”, 很多人的腦海中,馬上會浮現出這樣一個形象———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 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 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 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朱自清說,這篇文章寫於讀過父親的來信之後。“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湧。”
這是銀幕上
父親的犧牲
“這是我父親所作的犧牲,這是父親賜我的恩典。”
慈愛、呵護、坦誠……父愛有很多種表現,而第71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美麗人生》,用帶淚的微笑,向我們講述了父愛的另外一種形式。
在納粹的集中營裡,父親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欺騙孩子說,他們正身處一個遊戲當中。
在希望虛無縹緲、死亡近在眼前的日子中,他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用一個又一個騙局為兒子營造出一個快樂的童年……
這是現實中
父親的堅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