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陽艦艦載直升機執行空中警戒任務。 |
中評社北京6月22日電/5月27日,記者在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採訪,了解到的兩組數據引發了記者深思:去年退役的老式驅逐艦,服役30多年,累計航程17萬海里,年平均出海僅30天,航程不足6000海里;而入列僅3年的某新型驅逐艦,年平均出海200余天,每年航程都超過了3萬海里。
解放軍報報道,沒有對比,就看不出變化。這組數據的背後,是海軍昂首闊步走向深藍、遠海訓練向常態化實戰化體系化邁進的真實寫照。
時值初夏,多支艦艇編隊正在不同海域進行實戰化對抗訓練。西太平洋某海域,來自東海艦隊的遠海訓練編隊分成“紅”“藍”戰鬥編組,先後演練了艦機聯合反潛、實際使用武器等10餘個實戰化課題。
東出第一島鏈、南下印度洋、西進亞丁灣……5年來,中國海軍兵力運用逐漸多元化、遠洋化、常態化。吸引外界關注的,除了中國海軍走向深藍“頻率”的加快,還有“頻道”的轉換——2013年 “機動-5號”海上演習硝煙還未散盡,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就發文稱:“這次演習最讓外界關注的不是新裝備的集中亮相,而是中國海軍展示出的全新訓練模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海軍按照習主席關於突出加強海上軍事鬥爭準備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推進由近海防禦型向近海防禦與遠海護衛型相結合的戰略轉型,艦機部隊一次次突破島鏈、大洋礪劍,訓練兵力向合同作戰編組拓展,訓練海域向遠海大洋延伸,訓練方式向實戰背景下體系對抗拓展,走出了一條戰訓融合、遠海練兵之路。
“機動”系列實兵對抗演習,是推動海軍遠海實戰化訓練的“品牌”。在數萬平方公里的演習海域,設置數十處演練區,從參演編隊起航開始,途中同步帶動海軍航空兵和機動岸導、觀通等岸基兵力進行實兵對抗,在複雜電磁環境裡,火藥味越來越濃。
2014年底,海軍三大艦隊演兵西太平洋。“紅”“藍”雙方依托現有作戰指揮體系和武器裝備,晝夜連續進行對抗演練。演習航線海域、兵力規模、持續時間、對抗強度創歷史之最,大洋反潛與綜合情報運用取得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