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去年上海市政府代表團的團長沙海林,是上海市委常委兼統戰部長,沒有政府職務,但其在中共黨內的職級,比柯文哲原先預計的不是市委常委的副市長還要高,顯得比以往上海市是由分管對台事務的副市長(不是市委常委)更“高規格”,這就較為妥適地解決了政府人員不宜赴台的問題。而今次是由上海市政府在“自己的地方”舉辦“雙城論壇”,應勇市長不存在是否赴台的困擾,因而沒有以“出國訪問”的理由予以“迴避”,相反還全情投入,從迎賓宴到開幕式,全程參與。亦即在推動兩岸民間交流領域,不能“避席”。尤其是在台商林立的上海市,辦好民間交流性質的“雙城論壇”,動靜舉世觀瞻。
文章指出,柯文哲雖然曾被喻為“政治素人”,但在“雙城論壇”的問題上卻是很有政治頭腦。儘管他也深切體會到“兩岸氣氛怪怪的”,但他仍然能夠守住自己的底線,根據自己雖然在意識形態上與民進黨趨同,而且他能夠當選台北市長是與民進黨合作的產物,但他卻不是民進黨員,無需背負“台獨黨綱”的“包袱”,因而可以說出與“九二共識”趨近的話語,而且也懂得利用大陸駐台媒體,或較為正確處理兩岸新聞的台灣媒體進行專訪,以消除北京對他“墨綠”政治背景的疑慮。
因而在致辭中,應勇市長的講話內容,就可避開政治話題,完全不涉及“兩岸”的層次,也不提“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全部都是在市政層次的。也就是說,認真地遵循“城市交流”的定位,就是商談市政交流的議題,除了是介紹上海市的經濟發展情況外,就是緊緊地圍繞著本屆“雙城論壇”幾個分論壇“衛生醫療”、“電子商務”、“青年創業”、“環境”等四大題目而盡情發揮。柯文哲也是一樣,不過卻又表示對沒有將“電子商務”列入分論壇主題,感到後悔,因為他在到了上海之後,發覺大陸“電子商務”極為發達,值得台北市以至台灣地區學習。他更對浦東的發展感到驚訝,直呼“可以與曼哈頓比擬”。這就是兩岸民間交流的魅力所在,連見多識廣的柯文哲都能夠有所感受,倘能推動更多的民間人士到大陸參訪,就將能逐漸化解誤會及心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