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中評社 李娜攝) |
據李振廣講述,梁實秋去了台灣後,最思念的是“北京小吃”,寫下了《雅舍談吃》等一系列雅舍文集,把北京文化帶到了台灣。這個時候,著名作詞家莊奴寫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台灣流行歌曲,像甜蜜蜜,小城故事……他認為,這階段的京台文化交流特點是數量大、雙向流動、有來有往、精英輩出、影響巨大,厚植了京台文化交流的人脈基地。
而20世紀80年代以後重新開放,台灣流行文化首先進入大陸,他講道,大陸人非常喜歡台灣的歌曲,有“白天聽老鄧(鄧小平),晚上聽小鄧(鄧麗君)”的流行說法。李振廣說,在座的父母那一輩人當時就偷偷躲在被窩裡聽,並談到瓊瑤的小說、電視劇,影響了大陸幾代人,李振廣感嘆,“這就是台灣文化的魅力!”
講到京台兩地年輕人的交流交往,李振廣說,北京的同學更有上進心,台灣同學更有愛心,他認為這是經濟發展差異造成的,“台灣早年作為亞洲經濟‘四小龍’,經濟發展較快,自然懂得樂善好施,對比之下,大陸是在艱苦的環境迅速發展起來,大陸人自然需要更加勤奮努力些,這也是大陸經濟不斷崛起進步的原因之一。”
最後,李振廣說現階段京台文化交流的特點是以通俗文化為主,參與主體交給了年輕人。他說,“蘇有朋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他相信,只要兩岸年輕人願意參與到兩岸交流中來,“京台文化交流就有你的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