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漢堡G20峰會以“塑造一個互聯的世界”為主題,東道主德國將會議分成三大議題,包括建立韌性、提升可持續性和承擔責任。CSIS政治經濟項目主任馬修·古德曼認為,對以發展、貿易和金融相關議題為主要內容的“建立韌性”,對以氣候變化和能源等問題為主的“提升可持續性”,對包括非洲、移民和反腐等議題“擔起責任”,特朗普政府可能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挑戰。古德曼表示,以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防止貿易保護造成以鄰為壑局面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機制,近10年來取得了不少成績。但即將於7月7日和8日舉行的漢堡峰會,因主張保護主義色彩濃重的“美國優先”理念的特朗普的出現,前景變得很不明朗。
德國民眾對特朗普的態度可能是一個先兆。美國民意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新近進行的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1%的德國民眾認為特朗普會“行事適當”。拉思克認為,在漢堡,德國總理默克爾會強調德國致力於同美國在安全、防務和反恐等方面的合作,但德國在貿易、氣候變化等關鍵議題上的立場不會退縮。
自上任以來,特朗普一直主張通過加大天然氣、煤炭和石油等產品的出口,幫助國內能源企業開創一個“黃金年代”,並在6月底宣布美國進入了“能源主導”的新時代。對此,CSIS能源項目主任莎拉·拉迪斯羅表示,特朗普的能源新政對此次G20峰會有關氣候變化和能源的討論將帶來影響。減排及全球合作應會是漢堡峰會的主流聲音,特朗普政府可能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進一步陷入孤立。但也存在一種可能:因美國的示範效應,一些立場不堅定的國家可能會不樂意就氣候變化問題發表強有力的峰會聯合聲明。
4月下旬,美國商務部根據1962年《貿易拓展法案》第232條款,對外國進口鋼鐵產品是否損害國家安全啟動了調查。如果確定鋼鐵進口威脅國家安全,特朗普將對產品進口作出調整,或採取其他非貿易措施。有跡象顯示,白宮可能在漢堡峰會前後作出決定。這一決定將對美國與加拿大、德國、日本、韓國和中國等主要進口來源國之間的貿易帶來影響。
漢堡峰會期間備受關注的雙邊會晤之一,應數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首次會談。最近美國參議院以98票對2票的壓倒性多數通過了《反伊朗破壞活動法案》,並已送至眾議院。該法案包含有涉及俄羅斯的條款,且限制了特朗普政府放鬆對俄制裁問題上的政策空間。拉思克認為,在“通俄門”、烏克蘭和美國指責俄羅斯違反《中導新約》等問題仍沒有定論的情況下,如果普京不作出重大讓步,特朗普要對俄示好,必然會在美國國內面臨如潮批評。
拉思克表示,不到最後一刻,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歐洲和全世界都只能“咬指甲”不安地等待,看特朗普最終呈現什麼樣的作為。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