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剩下的,就是如何與“友黨”進行縱合連橫的問題。現在在泛藍陣營中,除了國民黨之外,還有深藍的新黨,由藍變綠的親民黨,還有在選舉時,“含淚投票”的“統派”團體。如何整合,需要有很高的政治智慧。
這是因為,國民黨與“友黨”之間的矛盾,不但有對“九二共識”涵義的不同理解(國民黨內就已矛盾重重),即使是已經逐漸式微的“統一”意念,也發生主體的矛盾,如“右統”堅持統一在“中華民國”旗號下,“左統”贊成“一國兩制”,而且更有利益衝突恩怨,甚至於不能調和。前者在民進黨的追殺下,為避免遭受“絕門斷後”,仍可求大同存大異,後者則“死結”仍然難解。
由此,就可見吳敦義在選後,表現了一些與其此前尤其是在黨主席競選過程中十分彪悍不同的“右傾”作為。這可能是要以先易後難的手法,爭取在意識形態上與親民黨趨近。因此,在對待英政府限制退將赴陸的議題上,吳敦義竟然與宋楚瑜同一腔調。因而就有人侃調,吳敦義是為了促成“國親會”,而刻意討好宋楚瑜,不惜自己收斂強硬立場及性格。
文章指出,實際上,吳敦義自投入國民黨主席選舉後,就一直在追求“國親合”,並以回憶往事的方式製造輿論。從二零零零年“總統”大選,宋楚瑜找他作副手搭檔,宋楚瑜說,“敦義兄,我們二人聯手天下無敵,你就答應吧”;到二零零八年“總統”大選,作為國民黨秘書長的吳敦義,與親民黨代表張顯耀、李復甸徹夜協商,最後終於達成“七點共識”,共同簽下國親合作協議書,除在“立法院”擋下“排馬條款”之外,還達成共同以“國民黨”名義向“中選會”登記“不分區“立委”的共識,並決定在六屆“立委”任期結束時,協商正式合併。 |